宗教篇:經文咒語

這裡的經文咒語,都是我從網路上收集來的,有的是照著打的,不知拼字是否完全正確!如果有各位朋友喜歡,歡迎傳閱!謝謝!

Thursday, July 17, 2008

梅山玉虛宮

梅山玉虛宮:  
玉虛宮自清乾隆間,嘉慶二十五年建廟落成,祀奉主神北極玄天上帝,相傳 是武當分祀而來,神靈顯赫,香火遠播,在祭祀宗教領域中,是附近庄頭的信仰中心,更是全省信徒進香朝拜的廟宇,每年三月香期來臨,虔誠信徒行刈香儀式,為梅山增添無限熱絡氣氛。
   乾隆二十二年先民自大陸武當山隨奉玄天上帝尊身,渡海來台,並於當時的梅仔坑地區也就使現今的梅山聚居,上帝爺公就成了居民最虔誠的信仰源頭,初時奉祀時民家並在元宵節時設立柑燈會等祭祀活動,後來居民大家出錢出力,在嘉慶二十五年,合創「玉虛宮」,整個信仰圈並轄遍鄰近的五十三個庄頭。

  玉虛宮位在梅山街市的精華地帶,是大部分鄉民宗教信仰的中心,歷史相當悠久。清乾隆初年,居士董華從中國武當山隨奉玄天上帝尊身,渡海來台,並於當時的梅仔坑地區,現今的梅山聚居,「上帝爺公」就成了居民最虔誠的信仰源頭;當時有人成立元宵柑燈會,以示支持。嘉慶25年(1820),何春梅首倡建廟,鄰近53庄,熱烈響應,眾志成城,終於建廟完成,名為「玉虛宮」。  玉虛宮曾兩次因大地震毀損而重建,第一次在日明治39年(1906),當時廟貌全毀,神像泰然。第二次在日昭和16年(1941)。現在的廟貌,是民國59年(1970)重建,民國61年(1972)落成的,莊嚴巍峨神威顯赫。  現在玉虛宮內還留有許多古蹟文物,如嘉慶年間翁品山敬獻的「武當分鎮」長匾,至今仍然高懸在正殿上方;同樣嘉慶年間信徒所獻的一對聯匾,及各時期信眾所獻的銅鐘,依然完好保存著。  每年農曆3月初3是玄天上帝誕辰,在此前後,全國信徒從各角落陸續來此參拜進香謁祖的隊伍,絡繹於途,為梅山增添許多熱鬧氣氛。

  目前在玉虛宮內,還留有許多古蹟文物,像嘉慶年間,翁品山敬獻的「武當分鎮」長匾,如今仍然在正殿上方高懸,還有刻記著租約契事的元宵香燈石碑,則立在廟的右側,另外還有同樣是嘉慶年間信徒所獻敬的一對聯匾、各時期信眾所捐獻的銅鐘,都一一謹慎保存著。此外過山的保元宮,圳南的三和宮,雙溪正武宮,大草埔的玉繩宮、玉武宮,安靖的漳武宮、真武宮,半天寮的鎮天宮等均是奉祀玄天上帝的信仰廟宇,構成丘凌地區有一個玄天上帝的信仰圈。

Tuesday, March 18, 2008

觀音靈感真言

觀音靈感真言

唵 嘛呢叭彌牛 麻葛倪牙納ㄢ
ㄇㄚ ㄋㄧ ㄅㄚ ㄇㄧ ㄏㄨㄥˋ ㄇㄚ ㄍㄜˇ ㄋㄧˊ ㄧㄚˊ ㄋㄚˋ
積都特巴達 積特些納 微達哩葛
ㄐㄧ ㄉㄨㄊㄜ ˋㄅㄚㄉㄚˊㄐㄧ ㄊㄜˋㄒㄧㄝ ㄋㄚˋ ㄨㄟ ㄉㄚˊㄌㄧˇㄎㄜˇ
薩而斡而塔 卜里悉塔葛 納補囉納
ㄙㄚ ㄦˊ ㄨㄚˊ ㄦˊ ㄊㄚˇ
納卜哩 丟忒班納 奈麻嚧吉
ㄊㄜ ㄋㄚˋ ㄇㄚ ㄌㄨˊ ㄐㄧˊ
說囉耶莎訶
ㄙㄨㄛ ㄌㄚˋ ㄧㄝˇ ㄙㄚ ㄏㄜ

s.彌--應為「口彌」
牛--應為「口牛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經

爾時,阿難陀尊者,在靈山會上,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阿難頂禮合掌,遶佛三匝,胡跪合掌。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閻浮提,一切眾生,末法時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寶,不重父母,無有三綱,五倫雜亂。貧窮下賤,六根不足。終日殺生害命,富貴貧窮,亦不平等。是何果報?望 世尊慈悲,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與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諦聽,吾當為汝等分明說之。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以何所作故?先須孝敬父母,敬信三寶,次要戒殺放生,念佛布施,能種後世福田。

佛說因果偈云:
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皆福祿。
善男信女聽言因,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莫非輕。
今生做官為何因?前世黃金粧佛身。前世修來今世受,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粧佛粧自己,衣蓋如來蓋自身。莫說做官原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貧人。
有食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施米濟貧人。福祿具足為何因?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聰明智慧為何因?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前世佛門結善緣。夫妻長守為何因?前世幢旛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前世開籠放鳥人。養子不大為何因?前世皆是恨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前世厭恨人兒孫。今生長命為何因?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為何因?前世宰殺眾生身。今生無妻為何因?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前世輕賤丈夫身。今生奴婢為何因?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前世施油點佛燈。今生眼瞎為何因?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前世多說是非人。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前世譏笑拜佛人。今生曲手為何因?前世打過父母人。
今生豬狗為何因?前世存心哄騙人。今生多病為何因?前世幸災樂禍人。
今生健康為何因?前世施藥救病人。今生坐牢為何因?前世見危不救人。
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笑罵乞丐人。被人毒死為何因?前世攔河毒魚人。
零丁孤苦為何因?前世惡心侵算人。今生矮小為何因?前世鄙視各佣人。
今生吐血為何因?前世挑撥離間人。今生耳聾為何因?前世聞法不信真。
今生瘡顛為何因?前世虐待畜生身。身生臭氣為何因?前世忌妒他人榮。
今生吊死為何因?前世損人利己人。鰥寡孤獨為何因?前世不愛妻兒人。
雷打火燒為何因?前世毀謗出家人。虎咬蛇傷為何因?前世多結冤仇人。
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三寶多施捨,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來今世受,今生積德後蔭人。
若人毀謗因果經,後世墮落失人身;有人信行因果經,福祿壽星照臨門;
有人推介因果經,代代吉慶家道興;有人常帶因果經,凶災棋福不臨身;
有人講說因果經,生生世世得聰明;有人讀誦因果經,來生到處人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經,來世便得帝王身;若問前世因果經,迦葉布施獲金光。
若問後世因和果,善星謗法地獄因。若是因果無報應,目蓮救母是何因?
若人深信因果經,同生西方極樂人。三世因果說不盡,龍天不虧善心人。
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捨萬文收。與君寄在堅牢庫,世世生生福不休。
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事,今生做者是。

Monday, February 25, 2008

心 命 歌

心 命 歌
心好命也好, 富貴直到老. 心好命不好, 天地終有保.
命好心不好, 中途夭折了. 心命俱不好, 貧困受煩惱.
心乃命之源, 最要存公道. 命乃行之本, 窮通難自料.
信命不修心, 陰陽恐虛矯. 修心不聽命, 造物終須報.
李廣誅降卒, 封候事虛杳. 宋祁救螻蟻, 及第登科早.
善乃福之基, 惡乃禍之兆. 陰德與陰功, 存忠更存孝.
富貴有宿因, 禍福人自召. 救困與扶危, 勝如做齋醮.
天地有洪恩, 日月無私照. 子孫受余慶, 祖宗延壽考.
我心與彼心, 各欲致榮耀. 彼此一般心, 何用相計較.
第一莫欺騙, 第二莫奸狡. 萌心欲害人, 鬼神暗中笑.
命有五分強, 心有十分好. 心命兩修持, 便是終身寶.

Friday, February 22, 2008

六字大明咒功德表解

六 字 大 明 咒 功 德 表 解



觀 音 菩 薩 心 咒 ( 六 字 大 明 咒 ) 持 誦 功 德 表
咒字
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漢文咒字
嗡 ( oom )
嘛 ( ma )
呢 ( net )
悲 ( beh )
美 ( meh )
吽 ( hone )
持 誦 功 德 分 論
能治諸魔礙
天 礙
妖 礙
王 礙
地 主 礙
魔及死主礙
藥叉及曜礙
能除諸損害
宿 曜 害
妖 害
龍 害
地 主 害
魔及死主害
藥 叉 害
癒諸病
眾 集 病
熱 病
氣 病
痰 病
寒 病
膽 病
能消諸惡劫
病 劫
熱 劫
飢 饉 劫
毒 劫
刀 劍 劫
非 時 死 劫
能消惡關
年 關
月 關
日 夜 閞
宿 曜 關
須 火 關
一 切 難 關
能得各種成就
壽 量 成 就
無 疾 成 就
吉 祥 成 就
勢 力 成 就
容 已 成 就
如 意 成 就
能斷六道生門
天 生
非 天 生
人 生
畜 生
鬼 生
地 獄 生
能淨諸障
身 障
語 障
意 障
煩 惱 障
習 氣 障
所 知 障
能摧諸毒
癡 毒
瞋 毒
慢 毒
貪 毒
嫉 毒
一切煩惱毒
能除失敗誓句
身 誓 句
語 誓 句
意 誓 句
根 本 誓 句
肢 誓 句
一切失敗誓句
能得次第道
資 糧 道
加 行 道
見 道
修 道
無 學 道
雙 用 道
持 誦 功 德 概 論
貧者得富
貧者欲富,持誦此咒定能滿願。
賤者得貴
賤者求貴,持誦此咒定能滿願。
女身轉男
婦女修持此法,來世定轉男身。
數遍功德
念一遍或至七遍,能淨百千億劫所集罪障。
千遍功德
念百遍或千遍,等於念一切藏經功德。
萬遍功德
念萬遍,能斷三惡道門。
百萬功德
念百萬遍,能得不退轉地。
千萬功德
念千萬遍,當於法身、受用身、應身、自性身、證菩提身、而得成佛。

六字大明咒簡介

1. 西藏佛教 第十五世大寶法王開示「嗡瑪尼貝美吽」六字大明咒是成就五方佛的秘密。
它是一切幸福的起源,一切利益成就的根本,是達到一切更高成就及解脫的道路。
六字真言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亦為大悲咒之心咒。
「嗡」字與解脫有關,可說是達到方法或成就之象徵。
「瑪尼」意謂珠寶,「貝美」意為蓮花,是精神成就的象徵,清淨、神聖的象徵。
於是「珠寶蓮花持有者」即為神聖的觀一切者,即佛陀的性質代名詞。
「吽」字在祈禱中念誦,可免受生死之痛苦。

2. 西藏《甘珠爾經》中言,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大利有十種:
  1. 去除一切鬼魅妖魔等害。 6. 除一切破戒諸惡。
  2. 除去一切寒熱痰氣各種疾病。 7. 消滅諸障獲十地五道。
  3. 救度一切水火刀兵等苦。 8. 念十萬遍能破三途門。
  4. 得一切福德壽命等自在。  9. 念百萬遍能度六道眾生。
  5. 除一切貪瞋癡等根本諸煩惱。 10. 念千萬遍以上,決得菩提果,成佛無礙。

玄天上帝寶訓集

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寶訓集
別名:真武君/北帝
北極真武老祖/真武大帝/玄天上帝

原書:祖師寶訓集
筆錄:紫雲真人
(原書未見只緣網路版)
聖誕 三月三日 道成九月九日
約距今歷 4472年
至西元2011 民國100年
開皇元年 (+0581辛醜-隋文帝-開皇01)
甲辰之歲 (+0584甲辰-隋文帝-開皇04)
目錄:
述:祖師勸世寶文源由來歷........4
真武祖師覺世報應篇...........5
未持戒福未降..............7
修行經歷篇...............14
指點修蓋文昌閣-文昌帝君 最喜.....17
許願祈求方法篇 指點對應什麼功行....18
靈宮 呂仙祖勸世文...........19
紫雲真人勸世教化文...........21
人文 保富之方...........22
勸貧人文安貧立志 清貧樂善方.....24
造福修祿十八...........25
有兩等人天地最惡.........27
補德立功速法...........30
大陰功 (快來造功德)........32
祖師力救世人篇.. .......33
玄天上帝金科玉律.........36
增錄孚佑帝君呂祖救苦救難神咒...40
增錄媽祖訓示戒殺生靈命文.....41
增錄彌勒救苦真經.........42
增錄百孝篇 ...........44
增錄太上感應妙經 太上清靜經...46
增錄新灶君經...........54
增錄聖帝大解冤經二十四種冤怨之氣.56
增錄迥向文............58
增錄收圓廣玄宮誦經團 年度誦經..62
 
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寶訓集
護持助印流傳-前言
祖師無量壽佛,道中金闕化身混元六天我等弟子善見祖師所教良言金玉,使現在未來眾生增加明燈指引,今日良緣得見,依經所示,凡見聞者若有讀書之人,見此書者,務必要寫三本
傳人?百功,誠敬念一遍?三功,有?人聽念,細講一遍,?十功,聽之人信之遵之亦有一功,不遵信之,亦是大過,又必要與合家人
勤講勤念,遵信行之,合家各有功德,誰不遵信
折誰福壽,多念多與講說,能免當身災難
見書敬信即速刻版印施就是千功,增添善書經文
功更加焉,印施百本三百功,印施千本三千功
又云:今富足有力之家,敬信此書,刻板印施
書印多者,離二三百里之地,送至武當山
功德加矣,
敬邀
善德戒子共沐法恩 輸誠護持善財傳世
小小金銀可造天福 天堂西方行為可至
百世勸人留載經書 功德深遠流傳無量
 
護持造功 助印流傳 化世界為蓮花佛國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一. 述:因旱災而降勸世寶文
祖師真武大帝 (祖師即玄天上帝)
?北方壬癸 至靈之神也 
自太和山 修練四十二年 
功成果滿 白日登天 五龍捧聖 
前後十二靈官 相圍左右 金童玉女領路 
玉帝敕封水星 
玄天大聖 鑒察人間善惡 代理天上陰晴 
鎮壓武當名山 二十七岩 三十六峰  (武當-湖北 均縣南)
(嘉靖1522~1566明199世宗)
嘉靖年間 賜元嶽山 
修金廟一座 石路百里 崇山峻嶺 真仙境也 
道光丙午年六月至丁未年二月不雨〔旱災八月〕 (1846-清-道光)
河南湖北兩省 三十六社 
人有數千 跪在面前 虔禱雨澤 
祖師命紫雲 醒世文一篇 丁未二月初五日 賜與中鄉李思 普勸世人 
遵信此篇 遷善改過 上神必降吉祥 
閱讀是書 慎勿以輕心掉之也 
 
 二. ▲真武祖師覺世報應篇▲
紫雲曰 吾祖居 河南鄧州人也 康熙十七年生 十歲出家東嶽廟(清-康熙-1678)十年出外 雲遊山西 雲霧山紫雲洞 修真百年號稱紫雲道人 至此二千餘里 一來朝拜祖師 二來探望祖居 二月初一日 走至南天門之北 有一石洞 
吾夜宿之 少刻 有一道童 叩戶而入言
吾師請師傅到宮中吃茶 
余曰 汝師何人 道童曰 到彼便知 余隨道童而去 步步金階 滿園花開 異香撲鼻 絲竹盈耳 真仙境也 忽見一人 身披錦袍 金面黑髯 相揖而坐 有道童 捧茶果至 
請余食之 
余問老師何神 弟子今有何德 授蒙厚賜 
祖師曰 吾乃本山祖師神也 念汝修真之功 百年不懈 千里來朝 吾心甚悅 別無相待 惟一茶果 
余曰 弟子豈敢當 
祖師曰 汝請食之 吾有一事托汝
余謝食茶果 味極香美 
余曰 老師有何仙教 弟子敢不盡心 
 
祖師曰 吾山周圍萬里 年年來朝 皆信吾是活神 昨歲半載不雨 在吾面前 虔禱雨澤者 三十六處 多少人跪昏於地 吾身奏明
上帝不雨 上帝命吾身 到善惡宮中 
察看今人存心如何 行事如何 
吾身奉命察看 臣不忠君 子不孝親 
官不愛民 富不憐貧 三教九流 
無非爭利之徒 士農工商 儘是愛財之鬼 
更有宰殺牛犬 漁獵禽獸 ?費米麵 
快一時之口欲 好傷
好生上帝心 上帝震怒 世人如何得知 
余曰 天下人煙極廣 豈無一個
忠臣孝子 積德好善 不殺生 不吝財之人 
祖師曰 吾身察看 善惡簿上 
十個做官選不出一個真正清廉剝害黎民者有九 
十個富豪選不出一個守分知足刻薄貧人者有九 
十個?子
選不出一個真正盡孝 愛妻子薄父母者有九 
十個交易選不出一個公平正直損人利己者有九 
吾山周圍萬里 目視之中 僅有五人 
家雖貧寒 心還端方 知孝? 憐貧窮 
扶助親友 提攜鄰族 實放生命 修理寺廟 
和睦鄉黨 里人皆愛敬之 及至家業破壞 
親朋見之薄 鄰族視之賤 天愛真君子 人嫌是貧漢 吾身察看 心甚不悅 即奏聞上帝 速報五人之福 上帝又命吾身到 報應宮中察看 報應神 將 報應簿 取出 察看五人 姓名已竟記載 清清白白 五人雖善 各有過惡 
今日之貧 先報其過也 
一個後封 增壽仙子 一個後封 增福神 
一個後封 縣城隍  一個後封 府土地 
一個後封 速報神  
各增福壽 子孫後人 富貴鼎盛 
余問曰 人有過惡 還能成神成仙呼? 
祖師曰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三.未持戒福未降
只看能改不能改 此五人皆能改過也 
這個 增壽仙子 生成善人 見人殺生害命 不忍其死 必多出銀錢實救之 心才能安 
實放生命 大者有百 中者有千 小者有萬 不惜銀錢 破家而貧 善惡簿上 別善不言 買放生命 就是十萬大功德 
上帝見喜 封?增壽仙子 
唯有口過 他責正人太甚 因本心正直 不知
口毒傷人 亦太過爾 今日之貧 
先報他口過之罪也 人見他今日貧窮 多笑說是迂闊 人貧窮天不虧 然存心自有天知 
你看他精能 豈不知是?精能之貴哉 
這個 增福神 
亦是生成善人 人言三句難 有寶能贈人 
矜寡還恤孤 敬老好憐貧 親戚無度用 
能以養其身 族死無殯處 能以捨其墳 
朋友困苦處 背地暗贈銀 鄰人無吃穿 
能以衣食分 惟恐人知曉 笑說是愚人 
暗處多施捨 至今無人聞 世人行善多有意 此人行善本無心 
人行一善只一善 他行一善當百千 
施捨未有三千兩 他的陰功算萬千 
上帝心見喜 封? 增福神 
但此人只好施捨 不顧擇人 周濟之中 
未免有濟惡之失 亦大過也 今日之貧 
先報他助惡之過 以是知 ?人不可不積德 交友不可不擇人 與善人交而有益 
與惡人交而有損 不可不慎乎 
那個 速報神 
存心剛正 見那富而欺貧人 勢壓良善 
心更不平 他能暗助銀錢 與那貧良人 
報仇出氣 因而家貧 感動天地 
所以封?速報神 
此人惟好訟有過 人之好訟 本是大過 
然彼之好訟 不與人同 人之好訟 只圖銀錢 
彼之好訟 惟報不平 但彼直任 他心正直 
並不知救一人必殺一人 性情太傲 亦太過損 應當今貧 他濟人之難 救人之危 今日之貧 誰傳說那是個正人 惟天地鬼神知之 
所以速報其過 亦速報後日之福也 
那個 縣城隍 
是個士人 遵信神明 正直無私 因四十無子 力行善事 修蓋廟宇極多 不圖聲名 
家業破壞 感通天地 連生四子 
現有二子 身已有伴 死後之日 封?縣城隍 
惟貪酒  而傷其德 家業破敗 
衣食頗足 以無他三人之過惡重也 
這個 府土地 
是個忠厚君子 親朋族黨或?田地 或?賑物 
爭多爭少 兩家不和 必盡心竭力 從公和處 
和處不下 他能暗賠銀錢 委曲婉轉 
不叫二家爭訟 因此破家而貧 感動天地 
所以死後封?府土地 
惟食牛犬肉 由不知戒 今日之貧 報此過也
 
此人雖今貧 親族鄰朋俱知其善 
扶助者其? 故貧而不困 
此五人者 各以有功而封 亦各以有過而報 從輕從重 絲毫不差 世人往往謂 
有惡不報者 是天無眼也 
不知後報之罪重 速報之罪輕 
五人功德浩大 先報其過 後報其功 
是以上帝無私 有功必賞 有惡必罰之至意也 
吾願天下人 見吾善篇 速勉行之 見己過端 必速戒之 積德累仁 庶可默感天心 增福增壽 一身清吉 永無殃咎 報封功過  
祖師又曰 汝知 捧茶童子 他是何人 
余曰 弟子不知 
祖師曰 此吾弟子 忠孝童子也 乾隆十二年生人祖居江南 (乾隆-1746 清-弘曆)
生母早亡 後娶繼母 有一弟 其父亦亡 
家業貧寒 此子擔柴賣草 忍饑受餓 
賣錢不肯妄花一文 盡付繼母 後來繼母
身有癱症 此子背進背出 扶起放睡 
東廟燒香 西寺許願 孝感天地 繼母病癒 
他百般盡孝 繼母反嫉惡之 每日打罵 
此子無奈 投江而死 靈官將他陰魂救回 
吾奏上帝 封他? 忠孝童子 
命他在吾面前叩拜?師 學習禮儀 
後受百年香煙 轉世?江南狀元 江南常言 
此子死之冤 豈知此子而成仙哉 
余問曰 弟子修真以來 雲遊地方極多 
每見富貴之人 奸毒存心 欺善刻貧 
而成富貴 天母?私乎 
祖師曰 非也 是他先人之積德厚 
他今日福份大 德盡者殃必至 福滿者身必亡 
陰曹地府 更有百般刑罰 十八層地獄 
陽有陽律 陰有陰條 豈無報應 
昔宋世有一大奸臣 姓秦名檜 夫妻奸詐毒惡 岳飛父子忠良 秦夫妻苦害岳飛父子而死 
岳父子死後 皆封神聖 
秦夫妻死送十八層地獄 一年三刑 苦受其罪 
轉世變牛變馬 ?岳父子後人使用 
死時要送岳父子面前審問 此事今人如何得知 蓋人一世之大惡 百年之孽根 
一世之大善 萬載之福本 
?人不說己不正 反說天無應 如吾
身在武當山 周圍萬里之內 言及吾身 皆知誠敬 卻不知孝順父母 恭敬長上 敬老憐貧 
上帝看今之人 心中奸毒 不知改悔 
暴殄天物 罔有止時 故以不雨降災
今茲奸惡 以?後世之忠厚也 吾身不忍世人多死 乃於二月初一日 苦奏上帝 必要速賜甘霖 以安人心 吾身許勸世人 遷善改過 
能改過者 增福增壽 不遵信者 滅絕死亡 
上帝准吾身之奏 二月初七日 僅施一分之雨 以驗人心知改悔否 吾身念汝修真三世 
真心未變 今又修真百年 是吾弟子 
故托汝做一幅 勸官 勸富 勸貧 勸善 
勸改過文 語句要粗俗 字?要明顯 雖未讀書人 聽之亦了然 若有三分人 遷善改過者 吾身奏知上帝 不負汝之功 
亦不負三分人之功 若不能遷善改過者 
吾身亦不敢私救惡人 汝還要去點化白雲子 
修真養道 洗心滌慮 去俗性情 好入仙園 
余問曰 白雲子是何人 
祖師曰 就是那買放生命之人 賜號白雲子 
汝點化他與汝 同忠孝童子 鑒察人間善惡 十餘年功滿 吾身奏知上帝 封汝地位 
與忠孝童子 增壽仙子 增福神 縣城隍 
府土地 速報神 嗣後果能修真 常常不懈 皆吾弟子 吾奏上帝 
中元甲子 將武當山上 與汝修七賢宮 
余曰 不敢當 
祖師曰 無妨 修七賢宮 傳於後世 使人知善者成神成仙 惡者受苦受難 一來表汝之功 二來勉勵後人 遷善改過也 不兩得乎哉
余曰 雖於此說 我七人之中 惟忠孝童子 可稱賢人 吾六人皆有過也 弟子雖修煉幾年 其功尚淺 彼五人者 不知先人創業之維艱 自我破費 當世而貧 先人何安豈不大過者哉 
祖師曰 不然 積德破?是大孝也 
作惡敗家 是大惡也 
況乎人有積德子 先人亦有功 
子孫成神聖 祖先亦受封 豈不是大孝哉
余曰 要修宮 當改作十善宮 弟子已有七人 若世人見祖師善篇 能敬信改過 修煉?善 亦是祖師之弟子也 請師酌量
善之輕重 功之大小 序入此宮 
傳之當世 鼓舞後人 豈不甚善 
祖師喜曰 人見吾勸善篇 果能遵奉行之 
真吾弟子 汝具善文 勸人改過 吾身奏知
上帝 
汝去先見青林子 後訪白雲仙 要知心田好 但看上元年 
 
四.▲真武祖師修行經歷篇▲
祖師曰 吾受這一爐香 真非容易也 亦是十世積德 九世修煉 年十四 遊入花園 四月將至百花甚鮮 猛言春去花茂盛 冬來枝葉幹 自歎人似花草地 壽如雨露天 花落來年生 人死再活難 金銀如東嶽 難買南海泉 
珍珠如星斗 難買日月天 富貴終要死 
銀錢枉徒然 龍樓牙床 無心安眠 海味美酒 無心飲餐 冕冠錦袍 無心載穿 奇花異景 無心遊觀一心只想登雲路 (本?王子)
修成萬世不老仙 不享朝廷之福祿 
辭別群臣訪名山 先前養性紫霄岩邊 
此後修真太和山前 日食山上果 夜晚洞中眠 妖魔多講話 風雨不覺寒 烏鴉引路黑虎巡山 受苦受難 遭凶遭險 
觀音菩薩曾點化 太上老君煉仙丹 
麋鹿銜花真好看 猿猴獻果美味甘 
收來龜蛇二將 五龍捧聖身安 
受盡百年苦罪 修成萬載香煙 
鑄頂金廟一座 三次全完 修石鋪路百里 
十年功滿 封吾玄天大帝 除惡滅奸 
鎮壓武當名山 增善賜賢 
吾本水星 應居火山 察人間善惡 毫釐無有私偏 今之世人 大不同前 前人多善 
今人多奸 並無一個積德於後世 
只顧眼前吃喝穿載 死時將至 更親銀錢 
吾山周圍萬里多不遵神 
信善言及吾身 心頗有虔 信吾活神 
信吾是真仙 有何報應 有何靈驗 
你敬我心似明月 我敢不賜你清泉 
你行事心如曹韓 我豈敢起雲遮天 
但願天下人 必要先知道 陰功真珠玉 
父母活佛仙 忍讓兄弟紫荊茂 
患難朋友桃花鮮 
只學蒙正趕齋晚 莫學霸王去爭先 
張公能忍 九世同居 多孝廉 
竇氏好施 五子登科 占魁元 
俞淨意遇灶神 改過遷善 登進士 父子團圓 
袁了凡會雲谷 立心行善 得了嗣 賢良壽添 (袁了凡-了凡四訓)
遵信陰騭文 長誦報應篇 
武當真經語 君子刻印傳 
富家印施一萬部 騎鹿進仙園 
貧士寫送三十本 駕鶴遊廣寒 
捨衣捨糧 父母封入祠庵 
救苦救難 子孫世代高官 
千祥雲集鳳凰鳴 何必朝名山 
萬福來臨麒麟至 何必求靈簽 
昨歲半載不雨 多人跪昏面前 上帝不雨 
吾身豈能自專 萬神報上 正人若干 
上帝甚怒 乾旱半年 與人送信 人不知端 
人心多不正 反說天無眼 世人如何知 
吾身對你言 眼前生死路 只看你心間 
從今以後 各存心田 
天地無私 報應不遠 
有善有惡 神人看見 
莫看他行惡而富 地獄下 奸惡牢刑罰百般 
莫笑他行善而窮 天臺上 賢良宮春秋二筵 
善惡果然無報 何必蓋庵觀寺院 
天地果然無靈 那有風雲雨雷電 
試看那 暖盡必寒 寒盡必暖 苦能變酸 酸能變甘 富貴神佛 俱是修煉 火光大起 有凶有險 才顯善惡 始分忠奸 富貴貧窮 各記心間 人心改正 上帝喜歡 那時節 
才保佑你萬人得安  多行陰騭 富貴萬年 
 
五.指點修蓋文昌閣
祖師又曰 武當山周圍三千餘里 文明祖地 
但火炎太重 吾不坐鎮此處 必出反王賊子 賣國奸臣 吾坐鎮此處 又多生奸惡之徒 少出文明之士 是何故哉 良以此處 並無一個有眼力之人 將山前修蓋文昌閣 補足文氣 多生賢士 今均州之地 有朱賈冀 頗心賢孝
可以?主勸善修文昌閣不負賢名矣 
天下讀書之人 入學科舉 點三甲 會進士 點狀元 俱是文昌帝君 擇先人積德厚者 
即增貴人 毫無私偏 亦有先人積德 
當生貴人 賜他子孫 存心不良 削去福祿 
更有貧賤者 遂以?天不彰善 噫亦誤矣 
此亦有貧窮之家 是他先人有大奸惡處 
人不知之 不見有何善事 而後人反極貧極賤
亦有富足之家大富大貴者 是他先人雖窮 
行多少善事 卻有功德 人不知之 
文昌帝君 最喜者 忠孝節義 積德行善之人 恐人不知 故作 陰騭文 救世人文 
戒士子文 勸孝文 勸孝詩 勸孝歌 心命歌 戒淫文 戒口過文 敬惜字紙文 功過格 
戒賭歌 都是教人 俱當遵行 以培功德 
今讀書人 不遵信此文者 尚望富貴難哉
 
六.許願祈求方法篇
祖師又曰 今人許願 或?父母 或?子孫 或?福壽 或?疾病 
只知許朝山拜頂 演戲修醮 掛袍掛匾 
並不知許勸善勸孝 或戒殺放生 施茶舍藥 舍衣舍飯 開倉放穀 戒食牛犬 
刻印一切陰騭善書善文 然神聖最喜者積善 
許戲匾袍等件 只吾身之私守 難以?奏上帝 
文昌帝君前 有求功名者 必許印施善書幾部 善文幾篇 孝敬父母 遷善改過 敬惜字紙 
老君前許願
必許吃齋行善 戒殺放生 敬老尊賢 
增福神前許願 
必許施衣施糧 舍銀舍錢 修橋補路 
藥王前許願 
必許傳藥方 施藥材施茶水 施棺木 
大眾神靈最喜者 忠孝積德 兄寬弟忍 
端方正直之人 凡行一切善事 皆可許願 
只要你真心力行 無不應驗 
汝曾有許吃齋 許戒殺放生 許銀錢 
許行善事 許印善書 
即是汝之功德 神聖即能啟奏上帝 
亦將有 福祿賜汝矣 可不知之哉 
七.▲靈宮 呂仙祖 勸世文▲ 
祖師下金階而去 不數步見一人頭載紫金盔 身穿黃金甲 赤面紅髯 手執金鞭而言 
道人來也 吾乃靈官 候汝多時 
吾身在武當山 受一爐香煙 鑒察人間善惡 斬妖降邪 祖師命汝 勸人遷善改過 
吾身亦有不平之心 托汝代吾 曉諭世人知之 汝食祖師茶果 身輕壽長 日走萬家 
吾身別無相贈 面前峰山之上 有一芝草 
修行千年 能遮身護體 吾願送汝 
余問曰 靈神有何不平之心 弟子敢不效勞 
靈官曰 吾身看今日之人 與前人大不相同 
前人敬天地 今人謗天地
前人禮聖神 今人侮聖神 
前人孝雙親 今人薄父母
前人珍粒米 今人?米麵 
前人咽糟糠 今人吃酒肉 
前人惜寸陰 今人廢日月 
甚至引誘良家子弟 吃喝嫖賭 
不以為是敗壞門風 反以?壯的體面 
不信天地報 不信神聖靈 
不信積陰功 不信念佛經 
 
淫人妻女 破人婚姻 壞人名節 
妒人技能 謀人財? 唆人爭訟 損人利己 聽妻子言 違父母訓 恃強欺弱 倚富壓貧 宰殺耕牛 穢溺字紙 明瞞暗騙 奸盜邪淫 惡人重重 氣沖吾身 奏明上帝 鞭死此等人 
走至南天門 遇見呂祖大仙 
呂祖曰 靈神此奏 現上帝甚怒 
欲絕滅今之奸惡 汝若再加一奏 
天下豈復有人乎 
奸惡俱死絕 能餘幾個賢 俱是積陰德 
子孫都?官 天下無小人 個個福祿全 
誰去?轎走 誰人當使喚 誰人擔柴草 
誰人耕種田 誰人變牛馬 誰人變雞犬 
十八大地獄 合鬼卒刀山 油鍋放著閑 
陰司受苦何為遲 來生變畜不為晚 
也有少年不知過 也有老來能變賢 
曉諭世人知 必要速遷善 
為人能改過 與他有何冤 
呂祖言有理 吾身亦喜歡 吾身看得近 
呂祖看得遠 從今人改過 吾當奏上天 
加福又增壽 子孫亦能安 人行好善神聖歡 何愁一身不周全 吾當真經語 莫當是戲言 
不遵吾當語 禍患在眼前 能遵吾當語 
免災又免難 言畢身猛醒 卻是在洞間 
默想神靈語 回憶祖師言 授筆以記之 
世人當鑒氈 
八.▲紫雲真人勸世教化文▲
為官職者 食君之祿 忠君之事 上不欺君 下不虐民 問理要清 刑罰要明 教化百姓 要知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八德)
勤耕勤讀 莫賭莫淫 勿爭勿訟 知恩報恩 
親近有德 遠避凶人 恤孤矜寡 敬老憐貧 
敬惜字紙 勤讀善文 禁止娼賭 宰殺耕牛 
為非作歹 歌唱女流 此處清淨 何能遭凶 
歲饑之年 勸勉富足之家 
開倉放穀 均米均糧 秤平斗滿 莫取厚利 
富家能積德 貧民亦不饑 
大家都喜歡 樂業安分守己過日 
現做官人 喜愛金銀 
上欺君下虐民 理不明刑不中 
有錢理正 無錢理窮 門吏專權 衙役弄刑 
刁唆詞訟 各顯己能 良民受害 奸惡逞兇 
仗勢欺弱 倚富壓貧 人心多怨 誰去耕種 
訪求訟師 要報不平 此處奸險 能不遭凶 
不說你做官不清 反說那百姓不正 
從今後 學一個 包文正公 清上除刑 
鼠牙崔角 服我公明 奸惡凶徒 刑罰加重 人正鬼神怕 官清民自靖 
守分常安樂 那有禍患生 
九.▲紫雲真人 勸富人文 ▲
富足之家 莫把陰功看輕 莫把銀錢看重 
銀錢者 亦曾思你那銀錢 從何而得也 
不過是你先人之積德 你前輩之陰功 
默感天心 今世才賜你幾分富貴 
今不積德 刻薄貧人 放利而行 
豈不敗壞先人之德 虧負前人之功 
眼前你能活幾年 你還日索夜算 剝人肥己 死到陰間 未必得安 此時後悔 不亦晚乎 
何不早改 扶助親族 提攜鄰朋 
施衣食 濟道路之饑寒 
施棺木 免死屍之暴露 
施藥材以救人疾 施茶水以解人渴 
造河船以濟人渡 燃夜燈以照人行 
修數百年崎嶇之路 造千萬人往來之橋 
印施陰騭文 多修古寺廟 請人拾字攜紙 
實物放生命 斗秤要公平 勿輕出而重入 
待人要忠厚 勿仗勢而欺人 存心要仁慈 
勿倚富而壓貧 
諸惡莫作 為善奉行 加福增壽 禍患不生 
子孫茂盛 多有功名 陰司安樂 來世福星 誰曰無報應 但怕為人無陰功 
十.▲紫雲真人 勸貧文▲
貧窮人 本艱難 要知天是一大天 父母是一小天 自己吃穿是小 必先盡父母吃穿 
萬惡淫為首 諸善孝為先 
能孝順父母 就是大善 端方正直 就是聖賢 
縱然挑擔肩 少吃無穿 修身候命 莫要窮濫 
嘗見世人 貧不安分 為非作歹 暗中使箭 
用巧取利 謀人田? 淫人妻女 訛人銀錢 
戕生害命 欺老滅賢 殺人放火 狃於宄奸 
一切非義 莫不敢躦 全不念善 損人利己 逆理欺天 不顧生命 死在眼前 被人告發 官刑難逃 輕者獄牢 重者絞斬 陽世受罪 理所當然 況陰曹府 刑罰更嚴 
來生變牛變犬 縱有子孫 必然愚賤 
此皆不安貧之報應也 
人必要學一個 君子固窮 貧而無怨 
見老人者而必敬 見賢德者而必欽 
見無足者而必扶 見無目者而必引 
見白骨而必埋 見字紙而必焚 
除擋途之瓦石 剪礙道之荊棘 
勿網走獸 勿彈禽鳥 勿踏蟲蟻 勿毒魚蝦 
勿折萬長 勿食牛犬 患禍不生 
牢獄可免 此清貧樂善 何用銀錢 
富家一善只一善 貧人一善當百千 
朱買臣 擔柴賣草 正直端方 手執書卷 
口念聖賢 鄉人舉薦 官封太參 
呂蒙正 乞食鄉間 正直端方 
上帝見喜 賜金一片 
蒙正拾起看 安置我不願 
我無福分 恐折壽限 上帝改封中狀元 
人能如此 天必見憐 今生縱然不富貴 
來世必定?官員 子孫昌盛 必然久遠 
誰曰貧清而不富 但怕為人心不端 
 
十一.▲紫雲真人勸善文-福祿十八語▲
敬天地 禮聖神 天地聖神有報應 
奉祖先 孝雙親 莫忘父母養育恩 
多積德 廣行善 積德行善福壽全 
守王法 遵師訓 安份守己常安穩 
不殺生 勿害命 戒食牛犬永無病 
周親族 濟鄰朋 朋友有信五倫中 
修道路 蓋寺廟 不圖聲名神知道 
施茶水 施衣飯 印造善書天喜歡 
親有德 近良善 遠避凶人無禍患 
秤要公 斗要滿 公平無私人不怨 
揚人長 隱人短 存心忠厚有壽延 
敬字紙 遵聖賢 子孫功名在眼前 
莫學盜 莫逞兇 盜凶之人不善終 
莫貪賭 莫哄人 哄人銀錢不久存 
勿談閨 勿行淫 我淫人妻妻淫人 
知有己 不知人 以己淩人是禍根 
遵父訓 教兒男 莫聽妻子枕邊言 
兄要讓 弟要恭 妯娌和睦家業興 
人若遵信十八語 子子孫孫得安寧 
一日念百遍 災退福自生 終身能常念 
鬼神見你敬 此歌非戲言 福祿在其中 
紫雲曰 人之敬神不在家業大小 亦不在費錢多少 只看他心誠與不誠而 心意不誠 
雖費錢十萬 不為敬神 反為瀆神 神必怒矣 
人之事親亦然 總要盡心竭力 親身事養 
才謂之孝 故菽水可以承歡 富家有錢 
買奴覓僕 日侍父母 而真心未盡 豈得謂之孝乎 世之敬神侍親者其知之 
今有自行大小 放賬之人 與 鄉里富足之家 往往銀錢澀吝 良善之人求他謁借 
則存個剝人肥己心事 拈算又拈算 方肯應許 
好惡之徒 卻與他是良友 卻情願借貸與他 
似此剝貧濟惡 天地共怒 鬼神聞惡 
只顧眼前便宜 豈知死後之時 是何如哉 
所以人之施捨 亦當擇人 
賢孝之人貧寒 周濟他 一功能當十功 
濟離別之苦 一功能當百功 亦有施捨惡人 是怕惡人也 怕惡人獨不怕鬼神乎 
不但無功 反而有過 不可不戒哉 
今之世人 淺見刻薄 
有錢之人就是至愚下賤 到他家中待為上賓 
貧寒之族親 就是良善師長 一碗茶也不想請他喝 從可見有錢 就是八分貴 無錢即是十
分賤 君子貧寒無朋友 小人富足有親眷 
然則世人嫌貧愛富者 生前竟有刻薄之惡 
死後定將福祿折盡 還想你子孫長享富貴 
難哉矣 
今人常有四不敬 請我說與汝?聽 
罵風雨不敬天地 愛妻子不敬父母 
親奸惡不敬良善 喜富豪不敬貧窮 
為人若無此數過 就是人間大英雄 
故特警示之語 
為人有此四不敬 干犯鬼神罪孽重 
若是不通道人語 陰曹府中苦受刑 
能通道人勸良語 免得來世變畜牲 
戒之凜之 
十二.今有兩等之人 天地更惡 喜淫為樂 
愛賭剝利 淫?惡之首 賭博敗家根 
為人好淫 無有人倫 身體不顧 銀錢不吝 
言講善果銀錢最真 乃如是之人 人倫既滅盡 心田復何存 生前即不遭兇惡之罪 死後難免受油鍋之刑 吾實言之 尚其鑒而猛醒 
好賭之人聽我言 我今說與你心間 
幾人嬴錢富足久 俱是輸錢家業完 
嬴人銀錢不受使 輸人銀錢緊加鞭 
不顧後日之衣食 急賣先人之莊田 
妻子氣忿去尋死 兒子痛哭在面前 
此本自己之作孽 莫恨鬼神莫怨天 有你
散費銀錢行善事 子孫富貴萬萬年 
今人有三等之人 不擔富貴 說與你聽 
從來長享富貴者 必能擔這富貴者也 
[一等人]前世有三分陰功 今生應有三分福祿 
他先人與他置下幾畝田地 有銀錢緊僅支使 
他就不知他家業可多大 吃喝穿載 一身富氣 
旁觀不屑睜眼看 他卻自覺?體面 
[一等人]他父母現在苦心勞力 置下幾畝田地 家中不缺度用 送他入學讀書 學習禮儀 
知孝? 誰知他孝?禮儀不知 
自覺是書香富足人家 吃要適口 穿要炫目 他忍一身清香 把父母反作老奴 
[一等人]本是貧寒出身 前世亦有小陰功 
未享福祿 到此時 才賜他幾分福 做事順利 自己置下幾畝田地 手中有幾許餘錢 
他遂自矜精能 富足自誇 
忘了他前年之貧苦 目中可就看不見人 
此三等人 皆不能擔富貴者也 寄生人間 
富氣熏人 人見你腥臭難聞 
你自覺一身清香 不仁不義 
天地鬼神 見你更惡 豈能長享富貴哉 
吾與你們言說 看各數之人 俱損陰功 
鬼神深惡 自己卻不知覺 從今以後 
必要改過 多行善事 多積陰德 
先免罪過 後增福壽 吾不欺人 更毋疑矣 
今又有富足之家 仗他財錢厚實 
希圖當代功名 能拾三千五千 
一萬八千 買秀才舉人 
卻不知希心榮光 不得招些羞辱 
殊不知 有那 買秀才的銀錢 
傳善書 行善事 就能把舉人買到你家 
有那 買舉人的銀錢 好施捨 積陰德 
就能把進士翰院買到你家 
非真買到也 不求自至 榮熱甚焉 
卻惜千金之資 不行善事 肯出萬貫之費 
而做此辱恥事耶 可恨也 
上天之怒 又何虧於人哉 
吾願天下之人 鑒吾言而積功德 
教子弟而勤誦讀 則詩書不負不違 
皇天豈負苦心 不求榮而自榮 
又何必行險以徼倖
 十三.快速補德立功方法
若有讀書之人 見此書者 務必要寫三本 
傳人為百功 見書不傳 即三十六過 
將書一日誠敬念一遍為三功 有?人聽念 
細講一遍 為十功 
聽之人 信之遵之 亦有一功 不遵信之 
亦是大過 又必要勸合家人 勤講勤念 
遵信行之 合家各有功德 誰不遵信 
折誰福壽 多念多與講說 能免當身災難 
見書敬信 即速刻版印施 就是千功 
增添善書經文 功更加焉 印施百本三百功 印施千本三千功 傳善事傳善書 
增福壽三歲 有一萬功 增壽一紀 
有十萬功死後封神 有百萬功賜為長生不老仙 
有過惡 必要先折去過惡 
而後才看餘功有多少 人本有陰功 再行善事 福壽更加矣 如吾今雖列仙品 未登天臺 
教吾序此 行善之功 最難說盡 不得不與? 再說一遍 印施一本為三功 印施千本三千功 
此不過 ?僅有衣食之家言志也 
 
至於大富之家 積功行善不難 試與你?說個清白 免你落到陰府 尋我紫雲講理 
算不清之賑 講不盡之功 他人行事 未見有萬善之功 反身入太廟 論吾之功德 亦有十萬有餘 卻封於子祠 說我紫雲 何為神仙 不知陰功輕重 欺哄天下愚人 妄費多少銀錢 到如今 買這一個小小廟耳 
前篇說的明白 富家一善只一善 貧人一善當百千 雖是憑說 總要自己先存個 端方之心
再勸人改過遷善 功德更重矣 
要知百萬之富十功折一 千萬之富 百功折一 蓋以富家行善易 貧人行善難 
即以侍親一事言之 
貧人孝養父母買一湯藥 盡心竭力 苦不能辦 
富家孝養父母買一豬羊 畜之滋蕃 固是不難 
貧人孝養父母買一兩珍藥 艱難不盡 
富家孝養父母買十斤海味 亦是容易 
這才是朝山看遠近 積德論貧富 
天地無私 富貴貧窮 積德行善 豈能同哉 
我今說個 貧寒積德 一功當十 富豪積德 百功折一 富豪怒余曰 你雖列仙品 真是個窮人出身 你看那窮人 有日月之光 
 
我們這富豪 並無星斗之明 你不過是今世修煉之長壽 我本是前輩積德之富豪 
薄看我真甚 我就不積德 我就不行善 
任死陰府受苦刑 不享來生之福祿 該何如哉 
吾勸你莫要煩惱 待我與汝 
十四.說個大陰功 
可以動天地 可以泣鬼神 
春天多舍糧米 夏天多舍茶湯
秋天多舍藥材 冬天多舍衣裳 
有如貧窮人饑餓至死 你能救恤之 
賢良人不能娶妻 你能資助之 
年老孤子無依  你能收養之 
夫婦父子分離  你能委曲謀合之 
有似此陰功  是貧人所不能行者 
你能慨然行之 上帝能不喜悅 
蟠桃聖會 豈能少你哉 
總之不費銀錢行善事 貧富功德一般重 
如敬神聖 齋戒沐浴 侍父母朝夕歡喜 
戒殺生命 戒食牛犬 敬惜字紙 萬長不折 善文勤讀 與人講說等是也 
 
若費銀錢行善事 家有大小 功分輕重 
不能一概而論 如修寺廟 捨衣捨飯 施棺木 施藥材 買放生命 刻印善書等是也 
人其隨分 行善焉可矣 
十五.▲祖師力救世人▲
紫雲割與你心 虧負神意 禍患必深 
行善與汝有益 作惡與我無損 
功薄者 來生福祿 德厚者 今是神人 
汝有敬神之賞 我有傳書之功 
祖師亦心喜 奏明上帝聽 我與汝同登雲路 天臺觀景 上帝恩賜錦袍 月老敬酒挂紅 
功德大小 輕重加封 
此如今 你現在日月之下 
到那時 你才信天地報應 
吾與汝指的俱是通衢大路 說的儘是明月照天 
我能 勸醒那貧寒之家 浪蕩兒男 
我不能 勸改那富足之戶 看財老奴 
勸醒癡迷愚人 勤不醒庸毒狼奸 
他言說 有銀錢即是活寶 
積陰功儘是枉然 那怕我生前無兒孫 
死後任他油鍋煎 誰能勸醒看財老奴 
當代封為長壽仙 
今富足有力之家 敬信此書 刻板印施 
書印多者 離二三百里之地 送至武當山 
功德加矣 或三百本 五百本 千本萬本 
送至金頂 皇經堂道人 散施朝山之人 
帶一本回去 居家同看同念 如修醮十供 
遠方人若帶十本回家 散勸同鄉之人 
遷善放過 如朝山三次之功大矣 
詩曰
紫雲無志天下遊 修仙攀道亦發愁 
童子孝親投江死 靈官顯聖救雲樓 
增福濟人流萬古 長壽放生傳千秋 
城隍廟修雲南縣 土地寺蓋湖北州 
速報剛正鬼皆怕 鑒察善惡人多憂 
再等積德三賢士 結交良朋共一舟 
池上無魚空大樓 輕看吾友不行舟 
心田異日登雲路 賜福增財望九州 
富貴貧窮早知天 花開茂盛不多年 
積德兒孫滿堂貴 世代流名天下傳 
訪友到江邊 日升近午前 伏羲畫八卦 
諸葛歸四川 鄉前女子孝 城後男兒賢 
生長風水地 壽高日月天 春夏花草勝 
秋冬果葉鮮 高崗顯明月 深山出清泉 
松下問童子 花上知心田 只望青林處 
必然有神仙 
林子濟人日月高 今寒誰知重英豪 
紫雲再會壽年至 駕鶴登樓食蟠桃 
▲贈友青林子▲
盤古至今 那有神聖仙人 獻此善書 
今祖師命我紫雲 獻此善書 勸人改過遷善 多印此書 加福增壽 多積陰功 子孫榮昌 富足之家 刻板多印 貧寒之人 敬信此書 亦能借力隨心印施 不負神聖 
恩待世人之心 即是各有功 
若不鑒吾苦忱 不肯遵信行之 譭謗此書者 
是誠人面獸心 吾未如之何也已 (完)
 
文詞達意 以心印心 實修生活 最勝第一
去相而解 萬法唯心 勿因錯字 看輕寶訓
心誠意存 念念不離 道心微微 貴重其意
西天有路 坐臥察省 自觀心靈 一一覺明
收圓廣玄宮 馬祖文書組 校編
堪誤來信 z55348.z55348@msa.hinet.net
 十六.▲玄天上帝金科玉律▲
吾號治世福神。鎮北天大將軍。遊巡諸天諸地。掌握世界乾坤。扶助末劫大道。護佑國王大臣。不忍五濁惡世。眾生受苦遭辛。旱澇饑饉疾疫。水火劫盜刀兵。天下江南江北。朝病暮死七分。
吾向三元八節。三會五臘生晨。斗降七齋三七。本命甲子庚申。臘月二十五日。親隨玉帝降臨。統率千真萬聖。檢察下界人民。紀錄作善作惡。較量罪福重輕。輕則減死一半。重則死絕滅門。
善者得見天日。惡者不見太平。信者得度末劫。不信喪命亡魂。檢舉不忠不孝。抄錄無義無仁。貧不安分守己。富不念老憐貧。輕重長短秤尺。大小斛石斗升。買賣欺瞞良善。交關舉用不平。
使盡機關腸肚。惡心害眾欺群。兩舌惡口?亂。教唆州縣鄉村。恣意慳貧嫉妒。是非人我爭嗔。不識善惡因果。不畏天地神明。強兇不得老死。結冤促壽除齡。故遣天將抄錄。疥癬痳痘災瘟。
肚痛赤眼瀉痢。惡瘡膿血淋漓。咽喉急風唾毒。寒熱咳嗽呻吟。打算未盡劫數。十磨九難不輕。天遣帝王治世。滅除惡黨紛紛。似帝當初學道。直磨鐵杵成針。治盡不平等輩。方始大地成金。
諭勸世人敬信。聽帝旨說叮嚀。不可聽聞藐藐。
 
各依戒律諄諄。漸見太平年到。上元甲子當旬。自此風調雨順。田蠶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樂業。人民歌詠歡欣。到此人身難得。各宜修省思尋。
更有泰山東嶽。速報立報司存。莫道造惡不報。直待惡貫滿盈。莫道修善無應。直待善果圓成。若有人間私語。天上聽若雷霆。不可欺心暗室。神目如電光熒。陰陽誤喪人命。觸犯地曜天星。
醫藥誤傷人命。方脈指下不明。僧道師人積罪。貪求世利食葷。似此誦經有罪。差訛字句不真。溺死兒女有罪。千生萬劫冤親。切戒殺食物命。放火燒害山林。積累無邊罪孽。冤冤報屈難伸。
切莫殺食牛犬。免墮萬劫沉淪。告報行法弟子。天條不可不遵。愛惜一切字紙。付諸水火漂焚。帝德好生惡殺。簿書日夜具呈。陽有陽間罪孽。陰有陰司典刑。請看冥司錄載。太上感應篇云。
造作善善惡惡 報應如影隨形。一勸敬重天地。心香一炷晨昏。二勸孝養父母。堂前生佛二尊。三勸皈依三寶。儒釋道教同倫。四勸修齋佈施。報答四重深恩。五勸善男信女。持齋念佛看經。
六勸州縣官吏。治民如水之清。七勸救濟孤殍。四生六道苦輪。八勸富家佈施。架橋造路修因。九勸九流技藝。三六九字同倫。十勸廣行陰德。
福及子子孫孫。但存方寸心地。留與後代耕耘。
所作總依本分。與人方便樸淳。若以遞相傳寫。吾當護汝於陰。家有一本供養。全家老幼安寧。身有一本佩帶。免遭一切災迍。若寫五本奉勸。壽增半紀餘齡。若寫十本奉勸。一紀壽算增新。
印刷百千萬本。名同佑聖真君。當境城隍里社。歡喜保舉奏聞。三界四府列祠。吾同保奏天庭。北府消除罪籍。南司注上生名。現存獲福無量。九玄七祖超升。上號金科玉律。下曰勸世戒文。
更有能行正直。不昧陰空鬼神。不以祭享加福。不以不祭生迍。有福休誇俊麗。無福休怨鬼神。欲知前世因果。今生受者之身。欲知後世因果。今生作者之心。人能知時速改。切莫更待因循。
吾乃敕示戒語。留傳往古來今。吾受玉帝敕命。長生治世福神。
佛中即無量壽。道乃金闕化身。統轄天神天將。天上天下游巡。糾察神人功過。一月一度奏呈。所作有功必錄。所作有過必愆。賞罰定依天律。分毫不順私情。神若有功保奏。名依玉格擢陛。
人若有功錄用。即與仙籍標名。神過罰為下鬼。鬼過滅?分形。人過各依輕重。水火瘟疫官司。若有十分重罪。虛空霹靂一聲。不以奉吾私庇。
不以不奉生嗔。吾欲世人普度。今特誨語諄諄。
暗助國王水土。終身不得忘恩。有此髮膚身體。須當孝養雙親。和順內親外族。愛惜手足弟兄。大者提攜年幼。小者侍奉年尊。但遇三元五臘。薦拔上祖亡魂。凡處鄉黨鄰里。往來禮樂恂恂。
不可自稱富貴。富貴難保長存。不可輕忽貧賤。貧者未必是貧。朱門多生餓殍。白屋每出公卿。修仙學道之士。當依經教殷勤。切莫反行邪道。一時誤了前程。識字為儒為吏。切莫弄法侮文。
為醫審證用藥。為術依經講明。經商為求利息。須要本分平心。莫用兩般秤尺。休使大斗小升。財餘之用守己。色非己者休淫。粗衣蔽身足矣。淡飯一飽?榮。諸物貪生畏死。莫為口腹殺生。
五穀須要愛惜。牛犬食之招瘟。柔軟衛身之寶。剛強惹事之因。天下奉真者?。誰能積得功勳。吾欲選用賢者。萬中一二觀尋。此遇聖明治世。四海之內太平。作善延生享福。後代光耀門庭。
作惡自身促齡。更會折子廢孫。人若敬信吾語。多多抄寫勸人。若能傳寫千本。勝看一藏真經。吾遣天丁擁護。自然百福來臻。人若譭謗吾語。城隍社令申聞。雷部瘟部火部。聽吾號令施行。
南無北極真武老祖 
南無北極玄天上帝
十七.增修 孚佑帝君呂祖 救苦救難神咒
至心歸老祖、求脫人間苦、疾病無纏綿
安寧天擁護、十干十二支、二十八宿主
天神玉女聞、盡皆降吾杵、寶劍自光芒
殺斬妖邪膽、葫蘆貯靈丹、度盡凡夫苦
牢獄枷鎖災、水火並瘟毒、刀兵急厄臨
路中逢險阻、一切苦相縈、持此化成土
隨念隨時來、降我吉星輔、過去盡生方
現存賴恩主、一聲誦永寧、全家伏龍虎
有此聖靈章、萬魔咸朿首、太上呂帝君
急急如律令。
此咒平時虔誦,可免水火刀兵賊盜瘟疫災難,
行遠路亦保平安,士商珍之虔心持誦自有應驗
再能傳告大眾皆獲安康亦自增福德也。
呂祖師戒殺放生歌 
上天好生,不可殺生 
人欲長生,必須放生
人欲延生聽我語、凡事惺惺須恕已
汝欲長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
他若死時你救他,你若死時天救你
延生生子別無方、戒殺放生而已矣。
十八 增修 媽祖天上聖母是修佛持齋
訓示戒殺生靈命文
因逢吾聖誕,特降臨指示,敬拜之心誠,
鮮花四果獻,戒殺生靈命,減輕冤孽纏,
敬拜一點心,心誠則靈驗,更可減輕罪,
又可省開支,不浪費鋪張,記下吾金篇,廣傳眾生知,並勸眾生行,天降真天道,
救善男信女,有緣閱此訓,找尋有道者,
引渡求天道,非緣不可得,有緣念彌陀,
方可脫輪迴,劫數頻降臨,急壞佛菩薩,愚痴眾生民,不知把道求,迷昧求名利,
困住自主宰,忙的性黑暗,不知修性靈,
天道趕快求,天堂有路走,地獄無門闖,
害的地獄亂,無奈再擴建,十八層地獄,另分無數的,大小地獄立,地獄鬼魂們,
急著想求道,可憐無肉體,天道更難求,
痴笑凡間人,不知惜人身,勿錯此良辰,
快快將訓宣,遵照吾指示,暗中自有助,智者聽道-觀道後而行之
常者聞道-觀道後而疑之愚者聽道-觀道後而笑之
仙佛聖訓 請勿毀棄 願諸大德 廣為流傳
 
十九.增修課誦 彌 勒 救 苦 真經
佛說彌勒救苦經 彌勒下世不非輕
領寶齊魯靈山地 拈花印證考三乘
落在中原三星地 大證四川王桃心
天真收圓掛聖號 等待時至點神兵
雲雷震開戊己土 天下神鬼不安寧
親在仁天中華母 九蓮聖教歸上乘
天花老母垂玉線 收圓顯化在古東
南北兩極連宗緒 混元古冊在中央
老母降下通天竅 無影山前對合同
嬰兒要想歸家去 持念當來彌勒經
用心持念佛來救 朵朵金蓮去超生
識得西來白陽子 鄉兒點鐵化成金
每日志心常持念 三災八難不來侵
要想成佛勤禮拜 常持聰明智慧心
休聽邪人胡說話 牢拴意馬念無生
老母降下真天咒 用心持念有神通
滿天星斗都下世 五方列仙下天宮
各方城隍來對號 報事靈童察的清
三官慈悲大帝主 赦罪天曹救眾生
救苦天尊來救世 親點文部揭諦神
八大金剛來護法 四位菩薩救眾生
緊領三十六員將 五百靈官緊隨跟
扶助彌勒成大道 保佑鄉兒得安寧
北方真武為將帥 青臉紅髮顯神通
扯起皂旗遮日月 頭頂森羅七寶星
威鎮北方為帥首 速請諸惡掛甲兵
搭救原人鄉兒女 火光落地化為塵
四海龍王來助道 各駕祥雲去騰空
十方天兵護佛駕 保佑彌勒去成功
紅陽了道歸家去 轉到三陽彌勒尊
無皇敕令寄下生 收伏南閻歸正宗
來往造下真言咒 傳下當來大藏經
嬰兒奼女常持念 邪神不敢來近身
持念一遍神通大 持念兩遍得超生
持念三遍神鬼怕 魍魎邪魔化為塵
修持劫內尋路徑 念起真言歸佛令
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十叩首
 
二十.  百 孝 篇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 回心復孝天理還
諸事不順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 孝道不分女共男
福祿皆由孝字得? 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裡有孝語? 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 又落孝來又落賢
女得淑名先學孝? 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 孝在家中大小歡
孝子逢人就勸孝? 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身價貴? 死後孝子萬古傳
處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動地和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為孝? 能孝就是好兒男
為人能把父母孝? 下輩孝子照樣還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親在應孝不知孝? 親死知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貴實行不在言
孝子齊家全家樂? 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穀豐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貧和富? 善體親心是孝難
兄弟和睦即為孝? 忍讓二字把孝全
孝從難處見真孝? 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 孝思鰥寡親影單
趕緊孝來光陰快? 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能孝方為孝? 死後盡孝徒枉然
孝順傳家孝是寶? 孝性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 烏鴉反哺孝親顏
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獸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首? 當知孝字是根源
唸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夷無窮孝無邊
此篇句句不離孝? 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 念得百遍萬孝全
千遍萬遍常常唸? 消災免難百孝篇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二十一. 太上感應妙經 鴻鈞老祖正修
太上感應篇為太上感應妙經課誦本
無極禪化院.南天虛原堂虛筆 李生扶
上香讚
香焚寶鼎,炁達太清,道祖威光澤萬靈 
妙義力耕行,勤理歸正,勤誦獲康亨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淨水讚
先天真水,淨灑靈臺,太清一炁化塵埃 
明志道心栽,蕩穢消災,宏德法界開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淨心真言 
主身之神,虔摯歸真,不移正位,長生乃仁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淨口真言 
出納之門,炁津長存,會集萬聖,善氣得尊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淨身真言 
中立參天,禮誠自然,功化運用,道修無邊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恭請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寶誥,志心皈命禮 (三稱)
隨方闡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
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三百之官君
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開經讚
志心虔誦,正己化人,了脫苦海度迷津 
恆久莫畏辛,功德明真,道果永長春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明義章第一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示警章第二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
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
形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鑒察章第三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
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
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積善章第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善報章第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
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諸惡章第六
茍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忿怨不休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設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
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茍富而驕,茍免無恥
認恩推過,嫁獲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
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傳,牴觸父兄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
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
怨天尤人,訶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妄故,口是心非
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施與後悔
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
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
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
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
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
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
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
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
跳食跳人,損子墮胎,多行隱僻,晦臘歌舞,
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永及哭
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
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
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惡報章第七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
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
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
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指微章第八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悔過章第九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久久必穫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力行章第十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感應妙經,道祖慈航,黎庶普化,聖德難量 
感應妙經,正理規章,倫常歸正,道德安昌 
感應妙經,換醒迷茫,思歸正道,行不荒唐 
感應妙經,安性良方,平和戾氣,益利芳香 
感應妙經,德化光芒,眾生惠澤,善道康莊 
感應妙經,闡義綱常,恪遵奉行,靈性明光 
感應妙經,善惡警明,能知思省,罪業消輕 
感應妙經,暗路明燈,虔誠懺悔,正德無傾 
感應妙經,護祐群生,性靈不昧,元亨利貞 
感應妙經,立德豐盈,包羅萬象,救劫精英 
感應妙經,萬古長青,修真養性,助益清明 
感應妙經,普濟人生,善功曉立,妙果勤耕 
感應妙經,德配天樞,度人寶筏,供壁珍珠 
感應妙經,星耀玄都,縷晰精妙,啟發智愚 
感應妙經,明德心符,剖開真諦,超脫凡夫 
感應妙經,真理全俱,和風恩澤,離避三塗 
感應妙經,道冠勝殊,靈機穎悟,靜得虛無 
感應妙經,誠志力輸,諷誦印贈,功果鴻圖 
完經讚
正心立德,瑞?呈祥,一心行善守綱常 
聖道廣宣揚,家運隆昌,福祿滿華堂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回向真言
潔己正人,同氣相求,松柏其心,同聲相應
玄機微纖,禪理精研,朝夕諷誦,康泰和昌
皈命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稱) 
太上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二十二 新灶君經 灶君聖誕八月初三日
志心皈命禮 九天司命護宅天尊(三稱)
盤古開天地,乾坤現光明。灶君司生命,護宅飲食行。
真火通三界,法水救眾生。早午夜時刻,廚房道必經。
煙火炊俗氣,保護人衛營。功高延性命,家庭保安寧。
爐中起真火,光明日上昇。道不遠家宅,上天賜恩情。
玄門灶君駐,日夜點明燈。朝夕應頂禮,靈山拜火僧。
明師開智竅,真君現虛靈。灶前性命地,日夜須掃清。
天廚食糧足,素菜可延生。世人勿污穢,廚房責非輕。
灶君述來歷,古老火金仙。南華同一脈,正氣養浩然。
燃燒損自己,照耀度有緣。世界科學盛,社會漫烏煙。
橫柴染毒氣,人心多變遷。火老性本烈,邪魔避不前。
普度逢佳運,火宅降道緣。人人灶君敬,家家學神仙。
雜念歸火化,邪思滅斷緣。煩惱作灰冷,道心鐵石堅。
參鸞勤悟道,求師指關玄。默默行善德,心性樂怡然。
男人敬灶君,前程日升遷。女人敬灶君,藝精家平安。
商人敬灶君,生意進萬千。工人敬灶君,三餐日豐宴。
士人敬灶君,學業智慧現。農人敬灶君,五穀積如天。
小孩敬灶君,活潑美又甜。道人敬灶君,丹熟證神仙。
僧人敬灶君,功成上西天。灶君人當敬,經文述一篇。
勤唸魔難少,遵行見佛仙。有求定有應,功德佈大千。
頂禮灶君拜,家家種福田。
世人有事求我,可焚香柱,跪在灶前叩拜禱告:「善男(信女)○○○今逢××事(病),無法解決(治癒),今以至誠之心,跪在灶君座前,願懺悔三世罪過,從今修身養性,多行善德,及印贈
「生命之光」○○本,以勸化世人,發揚光明大道,祈灶君賜善男(信女)元辰光明,消災化劫(身體早安),所求如意。」然後三跪九叩,香插於灶邊,灶君有感,火急施應,願世人切勿輕視之。         
 二十三.聖帝大解冤經云
凡人多遭惡纏繞。皆因前生往世。結有二十四種冤怨之氣。未得還報。故爾轉生。
或凝於命宮。則擾亂真性。為惡。自心雖悔。不能製除。
此為生時有犯天魔大煞、十惡敗神。巡世之時。故爾一生。萬世無成。又或有人。每於前生。用詐用奸。假仁假義。
施於朋友。欺侮愚昧。今生乃得為弟昆。凡人昆季不和。
自相害。皆屬他生因果。又或有人。每於往劫。誤傷生命。剋待妻妾。冤怨之魂。今生仍為夫婦。或女轉男。或男轉女。又尋報復。但有反目夫妻。皆此因緣。
又或有人。每於往劫。打胎女。作殘子孫。今世必得孤寡之報。又或有人。用人不當。殘忍待下。剋剝奴僕。結有冤家。轉世投生。顛倒主僕。甘受欺凌。
又或有人。平生怠惰。不體宗功。不登勤儉。轉生即受奔走之勞。又或有人。作殘五行之物。或穀米布。皆有冤怨。來生定受孤窮。衣食緊迫。忙碌四方。
又或有人。動以小事尋死。自輕生命。有失天和。轉生即得短壽之報。又或有人。負人財利。謀人家產。以結負財冤家。來生理應仇還。或有受人恩惠。不求報答。反生怨恨。此為負心冤家。今生應得牽纏。或有使用下人。丁夫腳力。以彼之力。求爾之財。效勞終身。一朝失望。此為負力冤家。再生必尋還報。或有為財謀命。為妻謀夫。興波。害人命。此為負命冤家。生生世世。必要還報。
又有家丁兒女。下力貧窮。偶有一毫不如心願。妄生暴怒。狠心毒打。或為官府。或為師長。妄用刑杖。責罰不公。
此為鞭打冤家。轉世相逢。私毫不漏。又或器量淺。偏性情。妄言舌。怒罵聲。有屈於人。皆有怨氣。不得遺亡。
 
又或蛇傷虎咬。皆屬往劫冤。吊頸抹喉。必有冤魂索命。
樹打。生命有犯凶神。產終服毒。俱屬冤愆報復。
至於水火。則觸怒天地神祇。以江河洗。毒害魚蝦。
平日作賤湯水。皆犯水厄。或有對燈淫慾。污穢君。上三光。妄以火星害眾。或燒山焚嶺。或毀人衣物。皆犯火災。
亦由暗裡有冤莫訴。結恨難消。乘爾運退。生報還。
凡屬生民。累生累世。不修慈愛之心。不習容忍之量。
凡屬妄傷生命。捕獵搜山。貪味打鳥。皆屢結冤孽。
三生尋報。有此二十餘種愆尤。各有各孽。何去何來。
何因何報。何怨何伸。絲毫不爽。即彼冤魂。甘心屈死。
而三元糾察。十殿冥王。亦不姑寬。蓋因惡者禍之因。
善者福之本。凡人不務修德。而務累愆。從來設立壇寺觀。塑供神祇。特顯上天之感應。以補王法之疏虞。
實為誅心之罰。顯彰因果。體上天好生之仁。悲憐慘報。
故云殺人者。人亦殺之。利人者。人亦利之。
天曹賞罰。不漏絲毫。
解冤咒
因果生生報不停。惡緣孽債兩相尋。從今解脫千年結。善道頻開福德門。
無上解冤結菩薩摩訶薩(叩首)
南無無上大梵天王。慈光慧佛。解冤結菩薩。
 
 二十四 迥向文
至心皈命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至心皈命 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至心皈命 北極真武老祖 北極玄天上帝
至心皈命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至心皈命 南海古佛
至心皈命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至心皈命 濟公活佛
至心皈命 本師釋迦牟尼佛
至心皈命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至心皈命 明明上帝 先天老祖 混元聖祖
元始上帝 大日法王如來佛
[三回]
墾請收圓廣玄宮 北極真武老祖 北極玄天上帝九天司命灶君 諸神護法眾 慈悲鑒納
弟子 ,至心懺悔,自從無始,至於今日
未識佛時,未聞法時,未遇僧時,不知善惡
不信因果,遇不善緣,近惡知識,動身口意
無惡不為,身業不善,行殺、盜、淫
口業不善,妄言、綺語、惡口、兩舌                     
意業不善,起貪、瞋、癡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焚燒塔寺,誹謗大乘,侵損常住,汙梵誣僧
犯諸禁戒,作不律儀,自作教他,見聞隨喜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披陳,發露懺悔
惟願三寶,同賜哀憐,令我罪根,一念霜融
悉皆清淨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弟子 願以今日懺修諸功德
迥向身邊靈 冤親債主靈 ( )氐祖先靈
及 供養當地法界一切有緣三曹 家宅地靈
解怨釋結 業障消除 復其元靈光明
碎破惑障,覺悟無明,往佛補處 共成佛道
聖帝大解冤經 解冤真言:
普利普利。唵。普諦利。阿修羅。具此大神通。
清淨開舍利。冤怨勿尋仇。滋爾華池滴。一點悟來因。高超三摩地。唵。
揭諦揭諦。摩訶修揭諦。摩訶薩婆訶。
無上大梵天王。慈光慧佛。解冤結菩薩  三稱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往生咒]
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哆 悉耽婆毗
阿彌唎吒 毗迦藍帝 阿彌唎哆 毗迦蘭多
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利 娑婆訶
 
   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 
羯帝 羯帝 波羅羯帝 波羅僧羯帝 
菩提娑波訶   (260)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祈求: 弟子  
業障圓滿 福慧增長
元辰光彩 六親安康 工作順利 居家吉祥
堅心修持行圓滿 不發脾氣煉德林
勤行佈施度慳貪 改習持戒度惡業  
寬心忍辱度瞋恚 共修精進度懈怠 
一心禪定度散亂 照見智慧度愚癡
南無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咒塔梭哈
普濟法食咒自然天廚食 吾今與加持 一粒變河沙  十
十方鬼神共 饑渴永消滅 食之宴瑤池 今將施幽魂 功德不思議 
一切有為鬼 普皆成大冥 拔度三途苦施如九玄親 靈壇受持自 
諸天皆讚詠 幽魂昇天堂 飛昇朝上清
佛子讀經自修以圓滿感恩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

以上為文章轉載於 北極玄天上帝 網路文章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 童子陀羅尼經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 童子陀羅尼經

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ㄌㄨˊ)(ㄒㄧㄤ)(ㄓㄚˋ)(ㄖㄨㄜˋ)(ㄈㄚˇ)(ㄐㄧㄝˋ)(ㄇㄥˊ)(ㄒㄩㄣ) (ㄓㄨ)(ㄈㄛˊ)(ㄏㄞˇ)(ㄏㄨㄟˋ)(ㄒㄧ)(ㄧㄠˊ)(ㄨㄣˊ) (ㄙㄨㄟˊ)(ㄔㄨˋ)(ㄐㄧㄝˊ)(ㄒㄧㄤˊ)(ㄩㄣˊ) (ㄔㄥˊ)(ㄧˋ)(ㄈㄤ)(ㄧㄣ) (ㄓㄨ)(ㄈㄛˊ)(ㄒㄧㄢˋ)(ㄑㄩㄢˊ)(ㄕㄣ)(ㄋㄢˊ)(ㄇㄛˊ)(ㄒㄧㄤ)(ㄩㄣˊ)(ㄍㄞˋ)(ㄆㄨˊ)(ㄙㄚˋ)(ㄇㄛˊ)(ㄏㄜ)(ㄙㄚˋ)
淨口業真言
唵(ㄨㄥ) 修(ㄒㄧㄡ)唎(ㄌㄧˋ)修(ㄒㄧㄡ)唎(ㄌㄧˋ)摩(ㄇㄛˊ)訶(ㄏㄜ)修(ㄒㄧㄡ)唎(ㄌㄧˋ) 修(ㄒㄧㄡ)修(ㄒㄧㄡ)唎(ㄌㄧˋ)薩(ㄙㄚˋ)婆(ㄆㄛˊ)訶(ㄏㄜ)

淨意業真言
唵(ㄨㄥ) 縛(ㄨㄚˊ)日(ㄖˋ) 囉(ㄌㄚˋ)怛(ㄉㄚˊ)訶(ㄏㄜ)賀(ㄏㄜˋ)斛(ㄏㄨˊ)

淨身業真言
唵(ㄨㄥ) 修(ㄒㄧㄡ)哆(ㄉㄨㄛ)唎(ㄌㄧˋ) 修(ㄒㄧㄡ)哆(ㄉㄨㄛ)唎(ㄌㄧˋ) 修(ㄒㄧㄡ)摩(ㄇㄛˊ)唎(ㄌㄧˋ) 修(ㄒㄧㄡ)摩(ㄇㄛˊ)唎(ㄌㄧˋ)薩(ㄙㄚˋ)婆(ㄆㄛˊ)訶(ㄏㄜ)

安土地真言
南(ㄋㄚˊ)無(ㄇㄛˊ)三(ㄙㄢ)滿(ㄇㄢˇ)哆(ㄉㄨㄛ) 母(ㄇㄨˇ)駝(ㄊㄨㄛˊ)喃(ㄋㄢˊ) 唵(ㄨㄥ) 度(ㄉㄨˋ)魯(ㄌㄨ)度(ㄉㄨˋ)魯(ㄌㄨ)地(ㄉㄧˋ)尾(ㄨㄟˇ)薩(ㄙㄚˋ)婆(ㄆㄛˊ)訶(ㄏㄜ)

普供養真言
唵(ㄨㄥ)耶(ㄧㄝˊ)耶(ㄧㄝˊ)囊(ㄋㄤˇ)三(ㄙㄢ)婆(ㄆㄛˊ)縛(ㄨㄚˊ)伐(ㄈㄚ)日(ㄖˋ)囉(ㄌㄚˋ)斛(ㄏㄨˊ)
南(ㄋㄢˊ)無(ㄇㄛˊ)本(ㄅㄣˇ)師(ㄕ)釋(ㄕˋ)迦(ㄐㄧㄚ)牟(ㄇㄡˊ)尼(ㄋㄧˊ)佛(ㄈㄛˊ) (三稱)

開經偈
無(ㄨˊ)上(ㄕㄤˋ)甚(ㄕㄣˋ)深(ㄕㄣ)微(ㄨㄟˊ)妙(ㄇㄧㄠˋ)法(ㄈㄚˇ) 百(ㄅㄞˇ)千(ㄑㄧㄢ)萬(ㄨㄢˋ)劫(ㄐㄧㄝˊ)難(ㄋㄢˊ)遭(ㄗㄠ)遇(ㄩˋ)
我(ㄨㄛˇ)今(ㄐㄧㄣ)見(ㄐㄧㄢˋ)聞(ㄨㄣˊ)得(ㄉㄜˊ)受(ㄕㄡˋ)持(ㄔˊ) 願(ㄩㄢˋ)解(ㄐㄧㄝˇ)如(ㄖㄨˊ)來(ㄌㄞˊ)真(ㄓㄣ)實(ㄕˊ)義(ㄧˋ)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 童子陀羅尼經
 
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奉紹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大菩薩萬二千人俱,及諸天龍八部、鬼神、人非人等,共會說法。
 
爾時世尊,於其面門,以佛神力,放種種光,其光五色,青黃赤白,一色之中有無量化佛,能作佛事,不可思議,一一化佛,有無量化菩薩讚頌佛德。其光微妙,難可測量,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地獄,遍匝八萬,無不普照。其中眾生,遇佛光者,自然念佛,皆得初地方便三昧。
 
爾時眾中,有新發意菩薩四十九人,各欲從佛求長壽命,無能發問。時文殊師利菩薩知有所疑,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見眾中有所疑者,今欲諮問,唯願如來,聽我所說。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有所疑,當恣汝問。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眾生,於生死海,造諸惡業,從劫至劫,輪迴六道,縱得人身,得短命報。云何令其得壽命長,滅諸惡業?唯願世尊,說長壽法。
 
佛言:文殊,汝大慈無量,愍念罪苦眾生,能問斯事,我若具說,一切眾生,無能信受。
 
文殊師利重白佛言:世尊,一切種智,天人之師,普覆眾生,是大慈父,一音演說,為大法王,唯願世尊,哀愍廣說。
 
佛便微笑,普告大眾:汝等諦聽,當為汝說。過去世時,有世界名無垢清淨,其土有佛,號普光正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無量無邊菩薩大眾,恭敬圍繞。其佛法中,有一優婆夷,名曰顛倒,聞佛出世,求欲出家,悲號啼哭,白彼佛言:世尊,我有惡業,求欲懺悔,唯願世尊,聽我具說。我於昔時,身懷胎孕,足滿八月,為家法故,不貪兒息,遂服毒藥,殺子傷胎,唯生死兒,人形具足。曾聞智人來謂我言:若固傷胎,此人現世得重病報,壽命短薄,墮阿鼻獄,受大苦惱,我今惟忖,生大悲懼,唯願世尊,以慈悲力,為我說法,聽我出家,令免斯苦。
 
爾時普光正見如來,告顛倒言:世間有五種,懺悔難滅。何等為五?一者殺父,二者殺母,三者殺胎,四者出佛身血,五者破和合僧,如此惡業,罪難消滅。爾時顛倒女人啼號哽咽,悲泣雨淚,五體投地,踠轉佛前,而白佛言:世尊大慈,救護一切,唯願世尊憐愍說法。
 
普光正見如來而重告言:汝此惡業,當墮阿鼻地獄,無有休息,熱地獄中,暫遇寒風,罪人暫寒,寒地獄中,暫遇熱風,罪人暫熱。無間地獄無有是處,上火徹下,下火徹上,四面鐵牆上安鐵網,東西四門,有猛業火。若有一人,身亦遍獄,身長八萬由旬,若眾多人,亦皆遍滿。罪人遍身,有大鐵蛇,其毒苦痛,甚於猛火,或從口入從眼耳出,周匝纏身,從劫至劫,罪人肢節,常出猛火,復有鐵鴨,啄食其肉,或有銅狗,咬齧其身,牛頭獄卒,手執兵具,發大惡聲,如雷霹靂。汝固殺胎,當受此苦,我若妄說,不名為佛。爾時顛倒女人,聞佛說已,悲咽辟地,漸得蘇息,重白佛言:世尊,唯我一人,受斯苦痛,為復一切眾生,皆受此苦?
 
普光如來告顛倒言:汝子在胎,人形具足,在生熟二藏,猶如地獄,兩石壓身,母若熱食,如熱地獄,母餐冷食,如冷地獄,終日苦痛,在無明中。汝更惡心,固服毒藥,汝此惡業,自墮阿鼻,地獄罪人是汝儔侶。顛倒女人悲號重白:我聞智者說如是言,若造諸惡,值佛及僧,懺悔即滅。設所命終,入諸地獄,造小福者,還得生天,於意云何,願為我說。
 
普光正見如來,告顛倒言:若有眾生,造諸重罪,遇佛及僧,至誠懺悔,不復更作,罪得消滅。設所命終,閻摩羅法王推問未定,亡者生存六親眷屬,請佛迎僧,七日之內,轉讀大乘方等經典,燒香散花,當有冥使,檢覆善惡,持五色神旛,來至王所,其旛前後,歌詠讚歎,出微妙聲,柔和善順,報閻王言:此人積善。或多亡者七日之內,信邪倒見,不信佛法大乘經典,無慈孝心,無慈悲心,當有冥使,持一黑旛,其旛前後,有無量惡鬼,報閻王言:此人積惡。爾時閻羅法王,見五色旛至,心大歡喜,高聲唱言,願我罪身亦同汝善。當此之時,諸地獄中變為清泉,刀山劍樹如蓮華生,一切罪人咸受快樂。若見黑旛,閻王瞋怒,惡聲震裂,則將罪人付十八獄,或上劍樹,或刀山中,或臥鐵床,或抱銅柱,牛犁拔舌,碓擣磑磨,一日之中,萬死萬生,乃至展轉墮阿鼻獄,受大苦痛,從劫至劫,無有休息。
 
所言未訖,爾時空中有大惡聲喚言:顛倒女人,汝固殺胎,受短命報,我是鬼使,故來追汝。顛倒女人驚愕悲泣,抱如來足,唯願世尊為我廣說諸佛法藏滅罪因緣,死當願畢。
 
爾時普光正見如來,以佛威力,報鬼使言:無常殺鬼,我今現欲為顛倒女說長壽命滅罪經,且待須臾,自當有證。汝當諦聽,我當為汝依過去千佛說諸佛秘法長壽命經,令遣汝等遠離惡道。
 
顛倒當知,此無常殺鬼,情求難脫,縱有無量百千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將贖命,無能得免,縱使國王王子,大臣長者,恃其勢力,無常鬼至,斷其寶命,無一能免。顛倒當知,唯佛一字能免斯苦。顛倒,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難可值遇,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即能懺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汝能至心於我懺悔,我當為汝說長壽經,令汝得免無常鬼苦。顛倒當知,未來世中五濁亂時,若有眾生,造諸重罪,殺父害母,毒藥殺胎,破塔壞寺,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如是等罪五逆眾生,若能受持此長壽經,書寫讀誦,若自書,若遣人書,猶尚罪滅,得生梵天,何況汝令親得見我。善哉顛倒,汝於無量曠劫種諸善根,我今因汝善問,殷懃懺悔,即得轉於無上法輪,能度無邊生死大海,能與波旬共戰,能摧波旬所立勝幢。汝當諦聽,我當依過去諸佛說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淨,堪為法器。我當為汝說一實道,汝當思惟,守護一念,一念者謂菩提心,菩提心者,名曰大乘。諸佛菩薩為眾生故,分別說三。汝當念念常懃守護是菩提心,勿令忘失。縱有五陰四蛇,三毒六賊,一切諸魔,來所侵嬈,終不能變是菩提心。因獲如是菩提心故,身如金剛,心如虛空,難可沮壞,因不壞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常樂我淨具足而有,即能遠離此無常殺鬼,生老病死諸地獄苦。
 
佛於大眾中說是法時,虛空鬼使作如是言:我聞世尊說是法要,地獄清淨,為蓮華池,我今現捨鬼境界。鬼復答言:顛倒,汝得道時,願見濟度。
 
爾時普光正見如來,復告顛倒:我已為汝說十二因緣竟,更為汝說六波羅蜜,汝當受持;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波羅蜜、檀波羅蜜,此六波羅蜜,汝當受持。復次為汝說過去諸佛成佛之偈,而說偈言: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爾時顛倒女人聞法歡喜,心豁明淨,了了而悟,以佛神力,升於虛空,高七多羅樹,安心靜坐。
 
爾時有一大姓婆羅門,家中巨富,無與等者,忽患重病,醫人瞻之,須人眼睛,合藥痊愈。時大長者,即令僮僕,行於衢路,高聲唱言:誰能忍痛,賣雙眼睛,當與千金,庫藏珍寶任意所須,終不吝惜。顛倒女人聞此語已,心大歡喜,而自念言:我今從佛聞長壽經,滅除惡業,心以了了,悟諸佛性,又得遠離無常殺鬼諸地獄苦,我當碎身報佛慈恩。高聲唱言:我今年至四十九歲,從佛聞法,名長壽經,今欲碎身,不惜軀命,寫長壽經四十九卷,欲令一切眾生受持讀誦,我須賣眼,將寫此經,我眼無價任汝與直。時天帝釋化作四十九人,至顛倒所,我願為汝書寫是經,令汝見已,當任賣眼。時顛倒女慶幸無量,削骨為筆,身肉支解,以血為墨,供給書人,於七日中,書寫經竟。諸人寫已,白顛倒言:向來所許兩眼睛時,我等功畢,願付我等,持賣與婆羅門。爾時顛倒即命旃陀羅者:汝可為我剜出眼睛,當令四十九人分汝一份。時旃陀羅依法欲剜,四十九人齊唱言:希有希有,不可思議,此顛倒女,削骨出血,瘡穢能忍,不惜身命,書寫此經,我等云何而取眼睛。以慈悲心,白顛倒女言:我等終不貪汝眼睛賣婆羅門,願汝得道,當濟度我,唯願我等,在在處處,當當來生,常得與汝同共一處,作善知識,宣說是經,救度一切罪苦眾生。
 
爾時難陀龍王等,以大威力,作諸幻術,盜顛倒經,於龍宮中受持供養。時顛倒女於須臾頃忽不見經,流淚哽咽而白佛言:世尊,我所碎身寫長壽經,欲令流布一切眾生,我今忽然不知所在,我心悶濁,愁毒難忍。
 
普光如來告顛倒言:汝經是八部龍王請在龍宮,受持供養。汝當歡喜,不須愁惱,善哉顛倒,汝當以此功德力故,盡此壽已,生於無色界天,受諸快樂,永不更作女人之身。爾時顛倒女人白佛言:世尊,我之所願,不願生天,唯願生生世世常遇世尊,佛心不退,在在處處,常為一切罪苦眾生宣揚此法。
 
普光告言:汝應妄語。顛倒又言:我若妄語,願我依前無常鬼逼,我若實心,願我身瘡對佛除愈。於時顛倒以誓願力,平復如故。
 
普光如來告顛倒言:汝一心念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汝即能見無量無邊諸佛世界文字語言,不可宣說。爾時顛倒,於須臾間得無生法忍三藐三菩提心。
 
文殊當知,普光如來,我身是也,顛倒女人,汝身是也,四十九人,新發意菩薩是也。我於無量曠劫已來,常以護身,常與汝等宣說此經,令一切眾生所有惡業,聞此長壽命經半偈於耳,皆得消滅,今又更說。
 
爾時波斯匿王,於其夜分,在王宮中,聞有女人高聲號哭,哀慟難忍,悲不自勝,而自念言:我之深宮曾無是事,何故有是哀屈之聲。於晨朝時,即敕所司,往城衢路,尋求此女。使奉王敕,尋得將來,其女驚愕,悶絕王前。王以冷水而灑其面,漸漸得蘇。大王問言:昨夜號哭,審是汝不?女人答言:是我悲耳。王曰:何故怨哭,誰之屈汝?女人答言:我之所恨,實無人屈,唯願大王聽我所說。我年十四,嫡於夫家,經三十年生三十子顏容殊妙,頭紺青色,唇赤如朱,齒白如玉,身體盛愛,如春中花,我之戀惜,猶如髓腦,亦如肝腸,甚於性命。此子長大,不過一歲,於秋夏時,便棄我死,其最後兒,甚是我命,今現垂困,命將欲終,我昨夜號哭,因此悲耳。
 
爾時大王聞此語已,深大愁惱,所有百姓,依因於我。若不救護,非名國王。即集群臣,共相論議。王有六臣,一名見色,二名聞聲,三名香足,四名辯才,五名隨緣,六名易染,而白王言:童子初生,當作七星二十八宿神壇延命,方免斯苦,唯願大王,告敕天下。
 
爾時有一智臣,曾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名曰定慧,前白大王:大王當知,六臣所言,非能免苦,今有大師字瞿曇氏,號悉達多,無師自悟,今得成佛,在耆闍崛山說長壽經。唯願大王往彼聽受,若聞此經半偈於耳,百劫千生所有重罪無不消滅。一切童子聞經於耳,雖未悟解,以經功德,自然長壽。波斯匿言:我昔曾聞六師所言,瞿曇沙門,學日淺薄,黃頷小兒,其年幼稚,六師經中,妖祥幻化,瞿曇是也,若有崇者,多失正道。爾時定慧以偈白王:
 
釋迦牟尼天人師 曾於無量劫苦行
今得成佛轉法輪 還依過去諸佛說
不違一切眾生願 慈悲大力救群迷
見佛如龜值浮木 亦如最妙優曇花
唯願大王往聽法 不信外道六師言
 
爾時定慧說是偈已,以神通力,從地踴上,升於虛空、高七多羅樹,即於王前作諸咒術,於一念頃,令須彌山,及大海水,入於心中,安然無礙。
 
波斯匿王,見是事已,歎言希有,真善知識。前禮定慧,白定慧言:汝師是誰?定慧答言:我師是釋迦年尼佛,今現在王舍大城耆闍崛山說長壽滅罪經。王聞此語,心大歡喜,即以國事暫委定慧,與無量眷屬大臣長者,駟馬寶車,前後圍繞,並此女人,及其童子,齎持花鬘,百種供養,至王舍城耆闍崛山中,除諸儀飾,繞佛三匝,合掌頂禮,散花供養,具以上事而白佛言。
 
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此女人者,於過去世時,身為後母,心生嫉妒,和合毒藥,殺前妻兒三十之子。此子被殺,各發誓言,願我生生世世常作其子,便即分離,令其苦切,生大悲痛。時此女人,今來得聞我說長壽命經一偈於耳,怨家債主,從斯永絕。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童子受胎,魔王波旬,即放四大毒蛇,六塵惡賊,止住其身,若一不調,命根即斷。我有陀羅尼咒,善能增益諸童子壽。若有患苦,聞我此咒,一經於耳,無不除差,能令惡鬼四散馳走。即說咒曰:
 
波頭彌波  頭彌提婢  奚尼奚尼  奚彌諸梨
諸羅諸麗  侯羅侯羅  由麗由羅  由麗波羅波麗聞
制瞋迭   頻迭般逝末迭遲那迦梨  蘇波訶 
     
       
佛言:是陀羅尼咒文句,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為一切受胎出胎病患童子之所演說,七日七夜,燒香散花,書寫供養,至心聽受,所有重病,前身業障,皆得消滅。
 
爾時醫王菩薩,名曰耆婆,前白佛言:世尊,我為大醫,療冶眾病,諸小童子,有九種病,能短其命。何者為九?一者父母非時行於房室;二者初產,令血穢地,地神不居,惡鬼得便;三者初產,不去臍間諸小毒蟲;四者不以兜羅軟綿拭其胎中穢血;五者殺生害命而為歡宴;六者其母食一切諸雜冷果;七者童子有病,餵其雜肉;八者初產,子母未分,令諸不祥見產生處,未分解者能令母死,已分解者令童子死。何謂不祥?若有人眼見一切死屍,及諸變怪,眼不淨故,名曰不祥。若以牛黃真珠光明砂蜜末微塵定童子心,能免不祥;九者夜行,被惡鬼打之。一切童子,若能慎是九事,終不至死。
 
爾時天魔波旬有他心智,在魔宮中,知佛說此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心大忿怒,發大惡聲,愁憂不樂。魔有三女,前白父王:未審大王,何故愁惱?父王答言:瞿曇沙門,今在王舍大城耆闍崛山,為無量無邊眾生說長壽經,流布一切眾生,得長壽樂,侵我境界,我惡心起,我今欲將諸眷屬等,一切魔兵,而往討之,縱使不能止得瞿曇,我今威力,止塞諸天及大眾耳,不令聞佛說長壽經。時魔三女以偈諫父:
 
天魔波旬有三女 稽首前白父王言
瞿曇沙門天人師 非是魔力能禁止
昔日在於菩提樹 初坐吉祥法座時
我等三女巧嬾妍 諸天女中為第一
百種姿態擬欲之 菩薩都無染著意
觀我三女如老姥 今成正覺菩提師
父王彎弓作恐怖 諸兵器仗匝虛室
菩薩觀如童子戲 一無驚懼退敗心
今日道成為法王 唯願父王息惡意
 
爾時魔王波旬聞女說偈,將諸眷屬,私自平章:我當與汝同往佛所,善巧方便而逡巡之,詐受佛降,令佛信用,若得信者,當作種種一切魔事而障此經。即與眷屬同詣佛所,繞佛七匝,而白佛言:世尊,說法無疲勞耶,我今將領諸魔眷屬,來聽長壽命經,為佛弟子,唯願世尊不違我願。
 
爾時世尊呵責魔王:汝在本宮,心生忿怒,設得來此,詐作逡巡,我之法中,不容汝詐。時魔波旬羞愧交集,斂容無色,而白佛言:世尊,是我愚計,實行詐法,唯願世尊,以大慈悲恕我愆犯。我今得聞長壽經護諸童子陀羅尼咒,我發誓願,若後末世,有受持此經,書寫讀誦,所在之處,我當擁護,無令惡鬼伺求其便;設使地獄,若有罪人,須臾之間,憶念此經,我當以大神力,取大海水,灌注罪人,令大地獄,如蓮華池,
 
爾時復有飛騰羅剎、食童子羅剎等,而為上首,與其同類諸眷屬等,從空中下,繞佛千匝,白佛言:世尊,我於無量劫來受羅剎身,我之眷屬,如恒河沙,各為飢餓之所逼切,於四天下,唯噉在胎及初生童子血肉。我等眷屬,伺候一切眾生,夫婦交會食啖其精令無胎息,或在胎中,我亦隨入,傷胎食血,初生七日,我等專伺其便,斷其命根,乃至十歲,我等眷屬,變作種種諸惡毒蟲,入童子胎,食其五臟所有精血,能令小兒吐乳下痢,或疳或瘧,眼腫水腹,乃至漸漸斷其命根。我等今聞世尊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經,奉世尊敕,令我眷屬,飢餓所逼,不敢食噉。
 
佛告羅剎:汝等當受我之禁戒,令汝得捨此羅剎身,生天受樂。
 
佛告大眾:若有童子受患苦者,令其慈母,分乳微塵,與虛空中,施諸羅剎,並清淨受持此長壽命滅罪陀羅尼經,書寫讀誦,病則除差。時羅剎眾甚大歡喜,而白佛言:審得生天,我等眷屬終不能侵諸童子乳,乍食鐵丸,終不能食諸童子血。於佛滅後,有能讀誦受持此經處者,設有惡人惱是法師,或有惡鬼惱諸童子,我等當執佛金剛杵而衛護之,不令惡鬼而得其便。
 
爾時一切諸天大王,並其眷屬、一切龍王、一切夜叉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侯羅伽王、薜荔多王、毗舍遮王、富單那王,乃至迦吒富單那等一切諸王,各並眷屬,禮拜於佛,同心合掌,作如是言:世尊,我等從今,在在處處,若有比丘比丘尼,諸優婆塞優婆夷,但有受持此長壽經書寫處者,我等眷屬,常當衛護,我等諸王,驅策惡鬼。若有惡鬼,惱諸眾生,令患苦者,若能清淨書持是經,我等諸王,禁攝諸鬼,不令加害,被橫死苦。
 
爾時牢固地天,從座而起,作如是言:世尊,若佛弟子,受持此長壽滅罪護諸童子經者,我等地天,常出地味,滋潤彼人,令其身中增益壽命,我等常以種種金銀,種種資生,種種穀米,具足供給此信心人,令無乏少,身得安穩,無有愁惱,心常歡喜,得好福田,無令惡鬼斷其命根;若諸童子,生一七日,我等地神,當擁護之,無令斷命。
 
爾時眾中金剛力士復白佛言:世尊,如來說此長壽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經已,諸大檀越,並眷屬眾,各各發心,護持讀誦書寫是經,供給所須,無令乏少。我聞大德婆伽婆說吉祥章句大神力咒,若有眾生,一聞於耳,百劫千生終不短命,得壽無量,無有病苦,雖有四魔,不能忤亂,增長壽命,滿百二十,不老不死,不退不沒;一切佛子,苦患重病,聞此咒者,即免諸鬼之所奪命,即說咒曰:
 
多地夜他,旃達利,旃達囉毗提,旃達囉魔吽,旃達囉跋帝,旃達囉不梨,旃達囉闍移,旃達囉底梨,旃達吠咩,旃突嘍,旃達囉婆囉吇,旃達囉勿達梨,旃達囉婆地移,旃達囉婆咩,旃達囉佉祇,旃達囉盧寄,藪婆呵。


((註):「囉」,讀音 ㄌㄚˋ ,「闍」,讀音 ㄕㄜˊ ,「吽」,讀音 ㄏㄨㄥˋ )
 
佛言,善哉善哉,金剛力士,汝今能說此護諸童子吉祥神咒,汝當為一切眾生之大導師。文殊當知,如是神咒,過去諸佛之所宣說,建立守護,善能增長人天壽命,能除一切罪垢惡見,能護一切持經之人,延其壽命。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法王之子,我滅度後,濁惡世時,若有比丘,破我禁戒,親比丘尼,及諸處女,並二沙彌,飲酒食肉,姦淫熾盛,為諸白衣之所輕賤,毀滅我法,經營世俗不淨之事,無慚愧心,猶如木頭。當知此等,是五逆人,非我弟子,是魔眷屬,名曰六師。此比丘等,於現世中得短命報,比丘尼等亦復如是。若能懺悔,不更復作,受持此經,即得長壽。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若有菩薩,誹謗他人,自讚其善,方等經典不傳付人。如是菩薩,是魔伴侶,非真菩薩。若能至心受持此經,書寫讀誦,即得諸佛不壞常身。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若有國王,殺父害母,誅斬六親,不依王法,廣興兵甲,侵討他國,忠諫之臣,枉遭刑戮,淫欲熾盛,違先王法,破塔壞寺,焚燒經像,水旱不調,因王無道,國界飢餓,疾疫死亡。如是國王,現世短命,死入地獄,墮大阿鼻。若能書寫是經流通供養,至誠懺悔,依先王法,即得長命。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若有大臣及諸官屬,身請天祿,無慚愧心,諂佞不忠,專行矯詐,賊臣危害,國土不安,設使臨人,不行國法,侵剋百姓,恣意貪殘,橫殺無辜,取他財寶,輕慢經典,魔障大乘。如是等人,現世短命,墮阿鼻地獄,無有出期。若能懺悔,受持此經,書寫讀誦,即得長命,永守天祿。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有優婆塞及優婆夷,信邪倒見,不信正法大乘經典,如是眾生,縱有無量百千金銀,而懷慳惜,唯求財利,不能布施,救乏一切貧苦之者,不能書寫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求免無常惡道之苦。如是之人,宅舍虛耗,灶下鳥現,蛇入臥堂,狗忽上舍,鼠百種鳴,諸野禽獸,競來入宅,百種魑魅,名之為怪。以見怪故,心得煩惱,因煩惱集,得獲短命。若能受持書寫是經,流通讀誦,即能摧破如是等怪而得長命。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男女成就,以憐愍故,而得心病。何以故,或男成長,被充兵役,如是王法,制不由己,父母念之,名為心病;或女成長,配嫡他門,而被輕賤,違夫婦道,父母念之,名為心病。為心病故,愁憂苦惱,愁惱病集,現世短命。若能書寫受持此經,轉長壽命,以經力故,姻親和順,心病消除。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無慈悲心,殺生害命,食噉一切眾生十種身肉,文殊當知,如殺父母,如食大親,或因殺命,而復傷胎,為是事故,現世短命。設使夫婦交會之時,被惡羅剎食噉其胎,令無子息。若能書寫受持是經,即免斯苦。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不知宿命,暫得人身,謂為快樂,更相誹謗,或恃權豪,種種惡心,規他性命,不信經典,我慢大乘。如是之人,現世短命。若能至心懺悔,調柔其心,書寫是經,受持讀誦,以善根力,得長壽命,設使病患,終不橫死。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或奉王敕,或父母教,而於他國及險道處,以商為業,求諸珍寶,為財利故,我慢貢高,圍棋六簙,樗蒱投壺,親近淫女,交惡知識,不用王敕,及父母誡,嗜酒耽淫,喪身殞命。設得財寶,為酒迷濁,不知道路通塞之處,後被諸惡賊劫奪其財,因以害命。若能書寫是經,廣發誓願,所在之處,惡賊退散,生歡喜心,諸惡毒獸,不能嬈害,身心安穩,多獲寶貨,以經力故,得長壽命。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以惡業故,死入地獄,從地獄出,得畜生身,設得人形,六根不具,聾盲瘖啞,癃殘背瘺,受女人身,不識經字,設是男子,為惡業故,癡愚暗鈍,不能轉讀此長壽經,心生愁惱,以愁惱故,名為心病,以心病故,現世短命。若能令善知識,書寫是經,自取而轉,從初至末,一心頂戴,以至誠故,功德無量,如此惡業,不復更受,此人現世得長壽命。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若有眾生,死亡之後,從一七日,乃至七七日,所為亡者建造諸福,功德七分,亡者所得唯獲其一。若能生在之時,於七七日停止家事,書寫是經,香花供養,請佛迎僧,設生七齋,所得功德如恒河沙,此人現世得長壽命,永離三塗諸惡道苦,若已亡者,緣身資產建福,七分並獲。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不孝五逆,無慈悲心,而於父母,無恩愛情,而事六親。爾時行道天王繞四天下,種種音樂,將諸眷屬,於三齋月,至閻浮提,若有一切眾生橫被諸病,行道天王為除惡鬼,令得除愈。眾生不孝,嫉妒造惡,行病鬼王即以惡氣噓而病之,令得瘟疫一切重病,若熱若冷,虛勞下瘧,邪魔鬼毒及惡癩病。若能於歲一日,燒香散花,清淨身心,書寫是經,乃至七日,請佛迎僧,清齋讀誦,以是善根,終無疾疫,無疾疫故,得長壽命。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眾生薄福,其劫欲盡,七日並照,設無七日,國王無道,令天炎旱,大地所有,藥木叢林,一切百穀,甘蔗花果,將欲枯死。若有國王,一切眾生,能受持讀誦此經典者,難陀龍王及婆難陀龍王等,憐愍眾生,從大海水,降注甘雨,一切叢林百穀草木,滋榮眾生,以此經力,得長壽命。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斗秤欺誑,不義得財,以其罪業,死入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牛驢象馬豬狗羊等一切禽獸,蚊虻蝨蟻。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慈悲心,於畜生等,及虻蟻前,轉讀此經,一聞於耳,此經力故,隨類皆解。此等畜生,捨此身已,得生天樂。若有菩薩,無慈悲心,不能廣說此經典者,非佛弟子,是魔伴侶。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五濁世時,一切眾生,心生欺慢,不信經典,毀呰我法,若有說法之處,無心聽學。以此罪業,現世短命,墮諸地獄。若有講說此長壽經處,一切眾生能往聽者,或能勸他分坐與坐。此人是佛棟梁,得長壽樂,不經惡道,轉此經法,清淨立壇,隨室大小。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一切女人,身懷胎娠,殺一切命,食諸鳥卵,為無慈愍心,現世得短命報,臨生產難,以產難故,能斷其命,或是怨家,非善知識。若能廣發誓願,書寫是經,即令易產,無諸災障,子母安樂,須男須女,隨願得生。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我今說此長壽滅罪十二因緣佛性經時,過去諸佛之所共說。若有眾生受持讀誦,多獲福利,盡其壽命,滿百二十,臨捨化時,不被風刀諸一切苦。以佛性故,得金剛不壞諸佛常身,湛然清淨,念念堅固。常有菩薩,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乘五色雲,六牙白象,持蓮花台,迎念佛者,生不動國,自然快樂,不經八難。
 
文殊當知,愚癡眾生,不覺不知,壽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電光出,云何於中不驚不懼,云何於中廣貪財利,云何於中耽淫嗜酒,云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諸佛菩薩能到彼岸,凡夫眾生定當淪沒。無常殺鬼來無時節,縱有無量無邊金銀財寶,情求贖命,無有是處。眾生當知,須觀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為無量諸蟲之所唼食,是身臭穢,貪欲獄縛,是身可惡,猶如死狗,是身不淨,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羅剎處內,是身不久,當為烏鵲餓狗之所食噉,須捨穢身,求菩提心。當觀此身,捨命之時,白汗流出,兩手橫空,楚痛難忍,命根盡時,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脹青瘀,膿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見,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腳骨異處,膞骨脛骨、腰骨肋骨、脊骨頂骨髑髏各各異處,身肉腸胃、肝腎肺臟為諸蟲藪,云何於中橫生有我,生存之時,金銀財寶,錢財庫藏,何關我事?
 
若有眾生,須免此苦,當須不惜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書寫是經,受持讀誦諸佛秘藏十二因緣,流通供養,念念成就,當得三藐三菩提心,難可沮壞,終不中夭,被橫死逼。
 
佛於大眾中說此十二因緣佛性法時,一切大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波斯匿王並其眷屬,數如恒沙,皆得三藐三菩提心,無生法忍,歎未曾有,一心頂禮,歡喜奉持。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 童子陀羅尼經
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七佛滅罪真言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離尼帝  摩訶伽帝 真尼伽帝 薩婆訶   
ㄌ一 / ㄆㄛ/ ㄌ一/ ㄆㄛ/ ㄉ一ˋ  ㄑ一ㄡ/ ㄏㄜ ㄑ一ㄡ/ ㄏㄜ ㄉ一ˋ ㄊㄨㄛ/ ㄌㄨㄛ/ ㄋ一/ ㄉ一ˋ   ㄋ一/ ㄏㄜ ㄌㄚ ㄉ一ˋ  ㄆ一/ ㄌ一/ ㄋ一/ ㄉ一ˋ  ㄇㄛ/ ㄏㄜ ㄑ一ㄝ/ ㄉ一ˋ  ㄓㄣ ㄋ一/ ㄑ一ㄝ/ ㄉ一ˋ ㄙ / ㄈㄚ / ㄏㄜ

離(ㄌㄧˊ)婆(ㄆㄛˊ)離(ㄌㄧˊ)婆(ㄆㄛˊ)帝(ㄉㄧˋ) 求(ㄑㄧㄡˊ)訶(ㄏㄜ)求(ㄑㄧㄡˊ)訶(ㄏㄜ)帝(ㄉㄧˋ) 陀(ㄊㄨㄛˊ)羅(ㄌㄨㄛˊ)尼(ㄋㄧˊ)帝(ㄉㄧˋ) 尼(ㄋㄧˊ)訶(ㄏㄜ)囉(ㄌㄚˋ)帝(ㄉㄧˋ)毗(ㄆㄧˊ)黎(ㄌㄧˊ)你(ㄋㄧˇ)帝(ㄉㄧˋ) 真(ㄓㄣ)陵(ㄌㄧㄥˊ)伽(ㄑㄧㄝˊ)帝(ㄉㄧˋ) 摩(ㄇㄛˊ)訶(ㄏㄜ)乾(ㄑ一ㄢˊ)帝(ㄉㄧˋ) 娑(ㄙㄨㄛ)婆(ㄆㄛˊ)訶(ㄏㄜ

往 ( ㄨㄤˇ ) 生 ( ㄕㄥ ) 咒
南( ㄋㄢˊ )無( ㄇㄛˊ )阿( ㄚ )彌( ㄇㄧˊ )多( ㄉㄨㄛ )婆( ㄆㄛˊ )夜( ㄧㄝˋ )哆( ㄉㄨㄛ )他( ㄊㄨㄛ )伽( ㄑㄧㄝˊ )多( ㄉㄨㄛ )夜( ㄧㄝˋ )哆 ( ㄉㄨㄛ ) 地 ( ㄉㄧˋ ) 夜 ( ㄧㄝˋ ) 他 ( ㄊㄨㄛ )
阿 ( ㄚ ) 彌 ( ㄇㄧˊ ) 利 ( ㄌㄧˋ ) 都 ( ㄉㄡ ) 婆 ( ㄆㄛˊ ) 毗 ( ㄆㄧˊ 阿 ( ㄚ ) 彌 ( ㄇㄧˊ ) 利 ( ㄌㄧˋ ) 哆 ( ㄉㄨㄛ ) 悉 ( ㄒㄧ ) 耽 ( ㄉㄢ ) 婆 ( ㄆㄛˊ ) 毗 ( ㄆㄧˊ
阿 ( ㄚ ) 彌 ( ㄇㄧˊ ) 利 ( ㄌㄧˋ ) 哆 ( ㄉㄨㄛ ( 毗 ( ㄆㄧˊ ) 迦 ( ㄐㄧㄚ ) 蘭 ( ㄌㄢˊ ) 帝 ( ㄉㄧˋ ) 阿 ( ㄚ ) 彌 ( ㄇㄧˊ ) 唎 ( ㄌㄧˋ ) 哆 ( ㄉㄨㄛ
毗 ( ㄆㄧˊ ) 迦 ( ㄐㄧㄚ ) 蘭 ( ㄌㄢˊ ) 多 ( ㄉㄨㄛ 伽 ( ㄑㄧㄝˊ ) 彌 ( ㄇㄧˊ ) 膩 ( ㄋㄧˋ ) 伽 ( ㄑㄧㄝˊ ) 伽 ( ㄑㄧㄝˊ ) 那 ( ㄋㄚˋ )
枳 ( ㄓˇ ) 多 ( ㄉㄨㄛ ) 迦 ( ㄐㄧㄚ ) 利 ( ㄌㄧˋ ) 娑 ( ㄙㄨㄛ ) 婆 ( ㄆㄛˊ ) 訶 ( ㄏㄜ )
 
補闕真言
南(ㄋㄢˊ)謨(ㄇㄛˊ)喝(ㄏㄜ)囉(ㄌㄚˋ)怛(ㄉㄚˊ)那(ㄋㄨㄛˊ) 哆(ㄉㄨㄛ)囉(ㄌㄚˋ)夜(ㄧㄝˋ)耶(ㄧㄝˋ) 佉(ㄑ一ㄚ)囉(ㄌㄚˋ)佉(ㄑ一ㄚ)囉(ㄌㄚˋ) 俱(ㄐㄩ)住(ㄓㄨˋ)俱(ㄐㄩ)住(ㄓㄨˋ)
摩(ㄇㄛˊ)囉(ㄌㄚˋ)摩(ㄇㄛˊ)囉(ㄌㄚˋ) 虎(ㄏㄨˇ)囉(ㄌㄚˋ) 吽(ㄏㄨㄥˋ) 賀(ㄏㄜˋ)賀(ㄏㄜˋ) 蘇(ㄙㄨ)怛(ㄉㄚˊ)拏(ㄋㄚˊ) 吽(ㄏㄨㄥˋ) 潑(ㄆㄛ)抹(ㄇㄛˇ)拏(ㄋㄚˊ) 娑(ㄙㄨㄛ)婆(ㄆㄛˊ)訶(ㄏㄜ)

補闕圓滿真言
唵(ㄨㄥˋ)呼(ㄏㄨ)嚧(ㄌㄨˊ)呼(ㄏㄨ)嚧(ㄌㄨˊ)社(ㄕㄜˋ)曳(ㄧˋ)穆(ㄇㄨˋ)契(ㄑㄧˋ)婆(ㄙㄨㄛ)訶(ㄏㄜ)

迴 向 偈
願 以 此 功 德 莊 嚴 佛 淨 土  上 報 四 重 恩 下 濟 三 途 苦
若 有 見 聞 者 悉 發 菩 提 心  盡 此 一 報 身 同 生 極 樂 國

迴 向 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例如>....特別回向..............
或看自己要迴向給予? 
例迴向文:弟子○○○恭請觀世音菩薩(三稱)
將今天念>佛 ?>??經>?咒語的功德迴向給○○○體內體外的冤親債主>
墮胎兒>累世冤親債主>累世父母>、歷代祖先、父母健康、等等
離苦得樂早正菩提、重生十方淨土
恭請觀世音菩薩做主請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接引我的墮胎兒去十方淨土等等... 
等於心境>心意>自己表達出來>一切在於心
一般經書最後所附的回向文,如回向法界眾生、回向共成佛道、業障消除、…等,
例如:父母或自己得了急病、墮胎兒拔苦、冤親債主、歷代祖先、十方眾生及社會國家的慎終追遠,然後祈求國泰民安、父母健康、等等……,因為慈悲心、孝順心、不忍眾生苦,此時用功結束,在一般回向後,可再特別回向給父母或自己的冤親債主希望他們業障消除、離苦得樂早正菩提、重生十方淨土 、身體健康……等,所以一般回向和特別回向並不衝突。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願大家平安!

Tuesday, March 14, 2006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